喬(ts‘iauˊ)──協調

喬(ts‘iau´)──協調

  例句1:“新黨魁何時上任,呂(秀蓮)、游(錫堃)‘喬’好了,下週四交接。”(2006.1.19.自由時報A4頁,標題)

  例句2:“儘管國民黨代主席吳伯雄昨對正副總統選舉‘喬’出馬、王搭檔的徵詢模式,但……。”(2007.3.8.自由時報A2頁)

  例句3:“黑道不是不能‘喬’事情,俗話說因為一旦找錯人出面,無異是‘請鬼拿藥單’。”(2005.10.10.自由時報B1頁)

 

  例句裡的“喬”是台語,讀做 ts‘iau´,意思是協調、協商,但“喬”不是本字。“喬”字台語讀做 kiau´,字義也沒有協調等的意義。“喬”字的國音是ㄑㄧㄠˊ,和台語 ts‘iau´ 的語音相同,所以“喬”是借國語的同音字來表示台語的ts‘iau´

  台語的ts‘iau´,除了前述的協調、協商的意義外,還有調解(例句3的“喬”有調解的意義)、調整、挪動、挪借等意義。例如:

  ɡua`(我)-lai´(來)-ka(給)-lin`(恁)-ts‘iau´=我來調解你們的爭議。

  ts‘iau´-si´(時)-tsieŋ(鐘)=調整掛鐘的針的位置使它準確。

  ts‘iau´-sua`(徙)=移動(家具等)。當是調整位置的引伸。

  ts‘iau´-tin`(震)-taŋ(動)=(稍為)挪動、移動。

  ts‘iau´-ts‘iek(粟)-tsieŋ`(種)=挪借稻穀種子。

  ts‘iau´-k‘uã ʟ(看)-mai=協調看看。

  ts‘iau´-ho`(好)・a=協調好了。

  ts‘iau´-kut(骨)=把脫臼的關節調整到正確的位置;整骨。

  下面以協調、挪動來涵蓋 ts‘iau´ 的所有義項。

  台語協調、挪動義的 ts‘iau´,它的本字為何,至今還沒有定論,但一般使用“”字。最初使用“”字的是《普閩》(見628頁)。《普閩》對“ts‘iau´)”舉出的義項是:(1)把位置稍挪動;(2)把原定的意見、數量等稍為改變。事實上台語 ts‘iau´ 的意義不只這兩項,還有協調、協商、調解、挪借等意義,如前述。

  對於台語的 ts‘iau´,吳守禮教授也主張使用“”字,他說:“近年華語出現的「ㄑㄧㄠˊ」正是台語的「ㄑㄧㄠˊ」。ㄑㄧㄠˊ,台語指挪動、調整,早已音字脫節,若考慮採用音近的形聲字則有‘’。……「焦」部表聲,「手」部表義,「」確實可以恢復使用,表「移動、調整」義的台語「ㄑㄧㄠˊ」的用字。”(2004.2.13.自由時報第47頁《台語正字》)。

  台語協調、挪動義的 ts‘iau´ 使用“”字只是同音假借,“”字本身並沒有協調、挪動等意義。《廣韻》對字記錄兩個音,一個在平聲、蕭韻:蘇彫切;另一個是平聲、宵韻:昨焦切。《雅俗通》及《彙音寶鑑》把字讀做 ts‘iau´,是依據《廣韻》的昨焦切(反切上字“昨”是從母,在台語大都變成 ts- ts‘-。)。

  在字義方面,“”字《說文》沒有收,《玉篇》有。《玉篇•手部》:“,先弔、先周二切。擇也。”《廣韻》對於字記錄二音二義,分別是:(1)蘇彫切(平聲、蕭韻);“擇也。”(2)昨焦切(平聲、宵韻);“取也。”稍後的《集韻》把字形寫做“”,記錄五個音:思邀切、慈焦切、先侯切、先弔切、及才笑切,字義有擇取、擇、拭、推等。

  近年出版的《漢語大字典》對“”字注出兩個音、兩個義項:(1)ㄒㄧㄠ。字義則依據《廣韻》及《集韻》說是擇、擇取、拭,但沒有書證。(2)ㄙㄡ。字義依據《集韻》說是推,也沒有書證。沒有書證可能表示“”是一個冷僻的字,不是一個常用的詞。

  如上面所說,古代及現代的字書對於“”字的解釋都沒有協調、挪動的意義,因此使用“”字做為台語協調、挪動義 ts‘iau´ 的字,只是同音字的假借。

  現在回頭來看看早期的台語相關字書、韻書對於台語 ts‘iau´ 用了什麼字。《妙悟》、《雅俗通》、《增補彙音》三部早期閩南語韻書並沒有收錄協調、挪動義的 ts‘iau´,而1873年出版的《厦英》則有收錄,詞義和現在的台語基本上差不多。

  1907年的《日台大》及1931-32年的《台日大》也都有收 ts‘iau´ 這個詞,使用的字是“移”。“移”顯然是挪動義的 ts‘iau´ 的同義字,但“移”字沒辦法表示 ts‘iau´ 的協調、協商、調整等 ts‘iau´ 的其他義項。

  二次大戰後在台灣出版的《彙音寶鑑》(初版1954年)沒有收錄協調、挪動義的 ts‘iau´

  1981年大陸出版的《普閩》收錄了 ts‘iau´,並採用“”字記寫。其後在台灣出版的台語辭書也都採用了“”字。不過,“”並不是台語協調、挪動義 ts‘iau´ 的本字,已詳如前述。

  《日台大》(618頁)在對譯日語“ずらす”(zu-ra-su)(國語挪動)的台語時舉出 ts‘iau´ ts‘au´ 兩個詞,《台日大》也說厦門話協調、挪動義的 ts‘iau´,泉州話說 ts‘au´。吳守禮在《綜台基》(1174頁)說這個泉州腔 ts‘au´ 是“揪”字。《閩方大》(302頁)也說移動義的閩南語,厦門、漳州說 ts‘iau´,泉州說 ts‘au´,使用的字是“”。

  經查,泉州方言韻書《彙音妙悟》郊韻、出母、陽平聲(即 ts‘au´)下有“揪,手揪。”的記載。漳州方言韻書《增補彙音》在交韻、陽平聲(猴字韻)、出母(即 ts‘au´)下也有相同的記載:“揪,手揪。”“手揪”是什麼?按字面讀是 ts‘iu` ts‘au´,但遍查《台日大》、《厦英》、《厦方大》都沒有收錄 ts‘iu` ts‘au´ 這個閩南語詞。

  “揪”字,在《說文》、《玉篇》、《廣韻》、《集韻》都寫做“揫”(手在下面),後來才有“揪”字。《康熙字典》說:“揪,同揫。”並引用《正字通》說:“(揪),《字彙》音酒平聲。‘手揪也。’按:揪、揫同字,分音各訓,誤。”由此可見《妙悟》之“揪,手揪。”是從《康熙字典》所引《正字通》或《字彙》來的,“手揪”很可能不是泉州話語詞。既然“揪”和“揫”是相同的字,那麼“揫”字的音義又如何?

  “揫”字,《說文》作“”,段玉裁注說:“揫即。”《說文•手部》:“,束也。” 《廣韻•平聲•尤韻》:“揫,即由切。束也,聚也。”

  揫字,國語讀做ㄐㄧㄡ,與“即由切”相符。而台語則依反切應該讀做 tsiu,但《寶鑑》卻讀做 ts‘iu,大概是“讀半邊”讀聲符“秋”的音所致。至於《妙悟》的讀做 ts‘au´ 則與《廣韻》的反切即由切不符。

  雖然《康熙字典》認為“揪”和“揫”是同一個字,但《漢語大字典》(簡稱《漢大字》)卻認為“揪”和“揫”是不同的兩個字,不過字音都是ㄐㄧㄡ。在《漢大字》,“揫”字依據《說文》及《爾雅》等解釋字義,說有束、聚集等意義;另外又說“揫”有抓、扭的意義,並舉書證三條。而“揪”字則舉《新唐書•孫佺傳》為證說明“揪”字的意義是歛。另外據《字彙•手部》:“揪,手揪。”把“揪”字解釋為“抓、抓扯”,並且舉出書證三條。“揪”字的這個意義就是現代漢語“揪”的意義,如揪耳朵、揪辮子、揪出害群之馬等。

  從上面的檢視,可以知道“揪”字的字音和字義都和台語泉州腔協調、挪動義的 ts‘au´ 無關。

  吳守禮教授又認為“捎”是台語協調、挪動義 ts‘iau´ 的擬字。“捎”字,《廣韻》記錄兩個音,各有不同意義。一個是“相邀切(平聲、宵韻)。搖捎,動也。”另一個是“所交切(平聲、交韻)。蒲捎,良馬名也。亦芟也。”

  依據《廣韻》的反切,“捎”字在台語讀做 siau(相邀切)及 sau(所交切)。吳教授認為捎字在台語可以從 siau 音變為 ts‘iau´,字義“動也”也符合 ts‘iau´ 的詞義,所以“捎”字可考慮做為台語挪動義 ts‘iau´ 的用字(見《綜台基》1174頁)。不過,“搖捎”一詞只見於《廣韻》,且沒有書證,捎字有沒有挪動意義不無疑問。

  《說文•手部》:“捎,自關已西,凡取物之上者為撟捎。”“取物之上”,台語叫做 sa,正是“捎”字,應當是上古漢語“撟稍”的省縮,只用“捎”。捎字,《廣韻》的注音是所交切,台語文讀 sau,白讀時讀 sa 是符合音變規律的。如:膠,古肴切, kau ka;跤,口交切, k‘au k‘a(台語腳);飽,博巧切, pau` pa` 等等都是相同音變的例。

  捎字,在台語音讀上雖然不無可能讀做 ts‘iau´,但“捎”應該是台語 sa(取物之上,引伸為抓取)的本字(如 sa-lɔŋ`-bo´[捎攏無]=都抓不到;搞不清楚),拿來做為台語挪動義 ts‘iau´ 的用字似乎不太妥當。

  吳守禮教授認為台語挪動義的泉州腔 ts‘au´ 可以使用“”字,是《妙悟》“揪”(ts‘au´,見前)的另一個“擬”字。

  字,《廣韻》在到切(去聲、号韻),字義是“手攪之”。“在到切”在台語應該讀做 tso(陽去聲),與泉州腔台語 ts‘au´ 不相符(尤其是聲調)。“”的意義“手攪”也不是挪動的意義。

  下面是作者對於台語協調、挪動義 ts‘iau´ 的見解。

  台語協調、挪動義的 ts‘iau´ 雖然大家傾向於用“”字,但使用字只是同音假借。台語 ts‘iau´ 的語源到底為何?有沒有本字?作者認為台語協調、挪動義 ts‘iau´ 的語源是“調”,本字就是“調”字。

  “調”,《說文•言部》:“調,和也。”本義是“配合得均勻、和諧”(《形義分析》523頁),是形容詞。例如“風調雨順”是風雨調和(即均勻適當)而適合農作時間的意思。

  這個“調”,從形容詞的本義“配合得均勻、和諧”引伸成為動詞“使配合得均勻、和諧”,如做菜時的“調佐料”,成語“調墨弄筆”,以及合成詞調味、調色、調配、調勻等的“調”,都是這個意思,是動詞。

  在“調”字做動詞時的“使配合得均勻、和諧”的意義裡面,從“使配合得和諧”引伸出調解、調處、協調等意義,用於雙方有糾紛、爭議時由第三者介入,勸說雙方消除糾紛或爭議。例如“找里長來調解他們的糾紛”,“經過法院的調處,兩個人和解了。”,“由部長出面協調雙方的歧見。”

  這種調解、調處、協調,台語叫 ts‘iau´,例如:ɡua`(我)ka-lin`(你們)-ts‘iau´=我給你們調解。

  動詞“調”的“使配合得和諧”同時也引伸出協商、商議等意義,用於雙方有糾紛或意見不同時由雙方自己商談取得一致的意見。在台語,協商、商議也叫做 ts‘iau´,例如:kaʔ-i(伊)-ts‘iau´=跟他協商;ts‘iau´-keʟ(價)-tsĩ´(錢)=協商價錢,討價還價;ts‘iau´-beʟ-ho`(好)-seʟ(勢)=協商不成,談不攏;ts‘iau´-ho`(好)・a(啊)=協商好了,談好了。這個協商、商議意義的 ts‘iau´,它的本字從字義上來說也可能是“調”。

  另外,“調”由“使配合得和諧”引伸“使配合得合適”,而有“調整”的意義。在現代漢語,“調整”指改變原有的情況,使適應客觀環境和要求(《現漢》五版,1354頁)。如:調整公務員待遇;調整上班時間;調整售價等都是這個意義。“調”的調整這個意義,台語叫做 ts‘iau´。如:si´(時)-tsieŋ(鐘)ts‘iau´-hɔ(予)tsun`(準)=把時鐘調整得正確;ts‘iau´-k‘i(攲)-tsiã ʟ(正)=調整歪斜使其直立;ts‘iau´-kut(骨)=脫臼、骨折時調整骨頭位置使其正確。因此,台語調整義的 ts‘iau´ 也可能是“調”字。

  台語調整(使配合得合適)意義的 ts‘iau´,如果用於物件(如家具)的配置,則有“挪動”的意義。例如為了使家具的位置配合得更合適,挪動桌椅調整位置,台語說 ts‘iau´-i`(椅)-toʔ(桌)。這個台語挪動義 ts‘iau´ 也應該是“調”字,是從“調整位置”引伸而有挪、挪動的意義。

  台語 ts‘iau´ 有了挪動意義後又引伸暫時借用(金錢等)的意義,相當於國語的“挪借”、“商借”,如:siʟ(世)-keʟ(界)-k‘iʟ(去)-ts‘iau´-bo´(無)(《台日大》下91頁)=到處借不到錢;ts‘iau´-ts‘iek(粟)-tsieŋ`(種)(《台話大》402頁)=商借稻穀的種子。

  另外,“調”字的“使配合得均勻”的意義引伸出調濟的意義,如《漢書•食貨志》:“以臨萬貨,以調盈虛。”“調盈虛”就是拿多的去補少的,使均勻一樣多。

  “配合得均勻”,台語說 tsiau´(聲母不送氣),是一個形容詞,如:hun`(粉)buaʔ(抹)-bo´(無)-tsiau´=(化妝用的)粉沒有抹得均勻;aŋ´(紅)-mɔ(毛)-t‘ɔ´(塗)kiau`(攪)-bo´(無)-tsiau´=水泥沒有攪拌均勻。這個 tsiau´ 的本字有可能是“調”字。而且,有可能再從均勻義 tsiau´ 進一步引伸為齊全、全部,如:laŋ´(人)tsiau´-kauʟ(到)・a(啊)=人全到齊了;tsiau´-tsŋ´(全)=齊全。

  從上面對於“調”字的本義及引伸義的討論可知,從字義上看,台語協調、協商、調解、調整、挪動、挪借等意義的 ts‘iau´,它的本字很可能是“調”。下面再從字音方面來討論。

  “調”字,《廣韻》收錄三個讀音,各有不同意義:

  (1)徒聊切(平聲、蕭韻)。“和也。……”

  (2)張流切(平聲、尤韻)。“朝也。詩云:惄如調飢。”

  (3)徒弔切(去聲、嘯韻)。“選也;韻調也。”

  在現代漢語,“調”字有ㄊㄧㄠˊ、ㄉㄧㄠˋ、ㄓㄡ三個音,分別相當於中古音的徒聊切、徒弔切、張流切,字義也和《廣韻》所載字義相應。

  在台語,“調”字有 tiau´tiautiauʟ 三個音。讀做 tiau´(陽平聲)時相當於國語的ㄊㄧㄠˊ,與《廣韻》的徒聊切相符,主要用於文讀,但口語也用,如:調解,tiau´-kai`;調整,tiau´-tsieŋ`;調養,tiau´-iaŋ` 等。

  讀做 tiau(陽去聲)時相當於國語的ㄉㄧㄠˋ及《廣韻》的徒弔切,如:調查,tiau-tsa;聲調,siã-tiau 等。

  讀做 tiauʟ(陰去聲)時相當於國語的ㄉㄧㄠˋ,但沒有相應的《廣韻》反切,《集韻》也沒有。例如:調職,tiauʟ-tsit;調動,tiauʟ-tɔŋ;調兵,tiauʟ-pieŋ 等。

  “調”字讀做徒聊切(國語ㄊㄧㄠˊ,台語 tiau´)時字義和本篇討論主題的台語 ts‘iau´ 有關,可以說台音 ts‘iau´ 是從中古音徒聊切演變過來的。

  先說“調”字的韻母。

  “調”字,讀做《廣韻》徒聊切(平聲、蕭韻)時,反切下字“聊”屬效攝、四等韻、開口呼。跟調字同攝同等同呼的字在台語音讀時大多讀做 -iau 韻,如蕭,siau;聊,liau´;曉,hiau`;弔,tiauʟ 等等。因此,“調”字在台語音讀時讀做 -iau 韻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說聲母。

  調字的切語徒聊切的反切上字“徒”屬於中古音聲母的“定母”。定母的字在台語大多讀 t-,如:童,徒紅切,tɔŋ´;地,徒四切,te;度,徒故切, 等等不勝枚舉。但有少數字白讀時讀做 ts‘-,如“田”,徒年切, tien´ ts‘an´(台語 ts‘an´ 是否即為田字尚有爭議,作者認為應該是田字);又如“導”,徒到切, to ts‘ua(如導路,ts‘ua-lɔ)。

  如果再從上古音來看,上古音聲母 *t-*t‘-*d- 到中古分化為端、透、定母及知、徹、澄母兩組,而澄母的字在台語一般讀做 t-,和定母相同,但也有讀做 ts- ts‘- 的例,如“住”,持遇切,tsu;“陣”,直刃切,tsun(如一陣雨,tsit-tsun-hɔ);“沖”,直弓切,ts‘iaŋ´(如沖水,ts‘iaŋ´-tsui`);“植”,直吏切,ts‘ai(如豎柱子,ts‘ai-t‘iau-a`)。這種現象表示上古聲母 *d- 在中古變成定母及澄母,在台語變成 ts- ts‘-,也就是調字的聲母在台語可讀 ts‘-

  綜合上面所說,“調(徒聊切)”字在台語音讀時韻母是 -iau,聲母可以變成 ts‘-,再因中古聲母“定”是濁音,影響聲調成為陽平,於是“調(徒聊切)”在台語可以讀做 ts‘iau´ 了。

  “調”字在台語既然可以讀做 ts‘iau´,調字的意義又和台語 ts‘iau´ 的協調、協商、調整、挪動等詞義相符,“調”字應該是台語協調、挪動義的 ts‘iau´ 的本字。

 

本篇發表於 ts‘ 並標籤為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20 Responses to 喬(ts‘iauˊ)──協調

  1. 王先生 說道:

    “調”張清波等都認為是本字,應該不是劉老生第一位發現的吧

    • 劉建仁 說道:

      王先生:
        謝謝您對拙作<喬(ts‘iau´)>的意見。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並“沒有說”我第一個發現台語協調義 ts‘iau´ 的本字是“調”字。我只說這是我的見解,並且詳細交代為什麼台語協調義 ts‘iau´ 的本字是“調”。
        研究閩南語的人很多,經過不同的途徑得到同一個結論(本字)並不稀奇。也不能說有人已經提出過本字,別人就不能討論它吧?!
        張清波《台語正字》一書所論內容,在我的文章裡也常常提到過,討論過。
        對於“調”,張清波的注音是 tshiau(即我的 ts‘iau),是“陰平聲”,而我討論的“喬(ts‘iau´)”是“陽平聲”,並不相同,這是我沒有把它納進來討論的原因。
        張清波認為“調”是 tshiau(混)的正字,如「調麵粉」、「調紅毛土」的“調(tshiau)”。又說「調效正」、「調效直」的“調”也是“調(tshiau)”(陰平聲)。這恐怕有討論的餘地。
        另外,我的台語本字的探討都是從漢語音韻學(含中古音、上古音)、古今音變規律、古文字學(甲骨文、金文)等的觀點詳細加以討論,以探索音義俱合的“本字”。《台語正字》的“調(tshiau)”並沒有交代為什麼 tshiau 的正字(本字?)是“調”字。劉建仁。

  2. 王先生 說道:

    劉老先生您好,張先生的是字典不像劉先生您的論文,如果一個詞要解釋那麼多我看書永遠也不必出版了。在三四年前我好像看過網頁您也是要出書,難道是別人?

    • 王先生:
        您好!我是本部落格的版主,作者劉建仁是家父。
        家父不懂電腦,也不曾上網。多年前他就有心想出關於台語的書,但一直沒有管道。去年年底開始,我自告奮勇幫他開創這個部落格,土法煉鋼地打字、造字,將一篇篇的手寫稿轉為電腦檔案,希望能將台語文化繼續流傳下去。(說實話,我這一代在小學時受推行國語運動殘害,台語程度已經很差。)
        家父以前沒上過網發表,您留言中「在三四年前我好像看過網頁您也是要出書」,是不是弄錯對象了?
        再者,家父不是學院派學者,只是業餘憑著熱誠自坊間書店收集相關書籍研究台語,您留言中提到的作者或書籍,如果未在台灣發行,恐怕不是他能力所能收集得到的,還請見諒!

  3. 王先生 說道:

    原來是王康 bin 的書和劉老先生一樣的本字,我的看法是每本書或論文考本字的都會有人挑剔啦!您的 siau 字我不敢介紹給朋友,畢竟陰陽對不上啊!

  4. 王先生 說道:

    劉先生,希望我沒得罪到劉老先生。07年我看過台灣的網頁台灣有一位80歲的工程師在寫閩南本字的書,應該不是別人吧!劉老先生的文章已經很好了,如“卵”怎麼會有白讀 lan 別的書一筆帶過,什麼都懶得說。
    我說到的《漳州方言研究》是用台灣的拼音寫的,幾年前台灣有位小姐在賣。
    有些書出錢叫人複印是可以的,如大陸有一本書叫《閩南方言詞釋》,他也不是學院派的啊!www.qzgb.com/dzb/dzb_wb/content/2009-01/08/content_2985733.htm

    • 王先生:
        謝謝您的建議。由於家父的原稿都是手寫的,有許多字電腦沒有需要造字,加上又提到甲骨文、金文的,以我對台灣一般打字員的了解,他們根本應付不來,所以我才要親自出馬,將手寫稿轉成電腦檔案,以後如果要出書就簡單了。自費出書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書的通路,如何讓有興趣、需要的人取得?已經不是我們這些上班族能夠做的。
        會先做部落格,是因為我的目標除了原本就對台語有興趣的人以外,還想吸引年輕的一代,也許他們上網查詢不小心瀏覽到這裡,能對台語產生一些興趣。
      (P.S.我是女生。)

    • 王先生:
        我跟家父確認過,他從未上過網,您所提的那個人應該不是他。

  5. 王先生 說道:

    泉州戲曲是扌+秋(下面是心),(…無心去 tshau…)沒什麼,只是讓上來這裡的人知道而已。

  6. 王先生 說道:

    其實渡江書也是用了揪物。我看不必拿彙音妙悟來開刀,因為那可能是後來的增補彙音妙悟加上去的,原始的可能只是在秋韻而已。

  7. myway 說道:

    陳修的tshiau5也是採用"調"字。

    劉先生有法度處理"定母轉換清母"的問題,使這个"調"字更加有說服力。

  8. 王先生 說道:

    其實還有一個本字“搖”,來自大陸漳州平和人莊初生教授的從以母考本字文章。

  9. chenfra 說道:

    我沒看前人張清波或是陳修的字典,「調」為媒體白字「喬」是很簡單的問題。拙作於《台灣文學評論》2004.03.pp.262-265,用圖表說明此字的變音分義,今用文字說明如下:

    調tîau/dîau(名詞,國語音[彫])< 分化 𡿨

    乛顎化、送氣tshîau(動詞,國音[喬])乛變調,音位變化(semantic change)
    tshiau (動詞,摻拌或搜索,國音[敲])
    不送氣𠄌个 送氣 不送氣𠄌變形容詞 不送氣 𠄌轉變舌面後音
    乛顎化、不送氣tsîau(調勻,形容詞,國音[攪]) 訛音台語hiau(動詞,國音缺如)

  10. chenfra 說道:

    我沒看前人張清波或是陳修的字典,「調」為媒體白字「喬」是很簡單的問題。拙作於《台灣文學評論》2004.03.pp.262-265,用圖表說明此字的變音分義,今用文字說明如下:

    調tîau/dîau(名詞,國語音[彫])< 分化 𡿨

    乛顎化、送氣tshîau(動詞,國音[喬] 乛變調,音位變化(semantic change)
    tshiau (動詞,摻拌或搜索,國音[敲])
    不送氣𠄌个 送氣 不送氣𠄌變形容詞 不送氣 𠄌轉變舌面後音
    乛顎化、不送氣tsîau(調勻,形容詞,國音[攪]) 訛音台語hiau(動詞,國音缺如)

  11. Eric Teng 說道:

    我建議大家到古書中去找,台灣早期很多文人的創作在日本時代並沒有中斷,我小時候就有看到不少,反而長大就看不到了。您們想想,以前台灣的文人在文章或小說內會寫ts‘iauˊ嗎?不會,所以稽古是有必要的,現在說台語的人越來越多,看看電視,主播以說國台語夾雜為榮,這在兩蔣時代是不可能的,但是研究台語的人並不多,希望趁這些台灣前人遺作古籍還沒有飛灰湮滅前,能收藏多少儘量收藏,以前因為政策造成斷層,現在大家才要這麼辛苦,付出這麼巨大的代價,我們是在考古,找回古字,不需要變成造字,非常沒有必要,現在這樣做是無可奈何的,但是拯救台人古籍更是當務之急,現在不做,以後會更難,甚至會慢慢消失或是被華文取代。我是個台語說得很差的華語教師,祝大家順利成功。

  12. 孫守真 說道:

    「喬」,教育部是採用「撨」字。
    https://www.moedict.tw/'%E6%92%A8
    感恩感恩 讚歎讚歎 南無阿彌陀佛

  13. cimo 說道:

    其實「調」從周聲,理論上也可有ts-的音,所以「調」讀成tsiau再進一步變成tshiau很合理,不需要用太複雜的音韻理論去解釋

    • 孫守真 說道:

      有理,值得省思。蓋ㄓzh(ㄗzi)ㄔchㄔㄨ(ㄘci)chuㄔㄜche、ㄕsh、→ ㄐjㄐㄩju、ㄑqㄑㄩqu、ㄒx
      如「出」可成「屈」、「芻」可成「趨」、「車」可成「車」(居)
      此外,實例太多:、讖懺、 殲、籤、纖韱
      栓拴 全荃詮
      成 成臺語:毋成囝
      唱聲 唱聲臺語
      川釧順圳ㄓㄣˋzhènㄔㄡˊ chóu 訓馴巡
      臭 臭糗嗅齅
      繳(ㄓㄨㄛˊzhuó) 繳(ㄐㄧㄠˇjiǎo)
      助(租祖組俎詛)、鋤耡(徂殂)、 狙沮咀雎疽苴、蛆
      郗瓻餙 稀晞豨希
      著箸諸豬煮渚 緒
      俊=舜 俊
      詳:
      https://1drv.ms/x/s!Ap2-JNk0W_CPxzewa0Zz0yPkuXzN?e=hIqrgw
      然則「調」本「周」聲,古無舌上音,ㄓzh、ㄔch、ㄕsh→ ㄉd、ㄊt,故今「調」音成了「ㄉd、ㄊt」猶休保留古音。
      此外亦如上所見,可轉 ㄐjㄐㄩju、ㄑqㄑㄩqu、ㄒx 也。不必古書古文,如今國語普通話聲旁、方言就遺留太多證據、足資立徵了。感恩感恩 讚歎讚歎 南無阿彌陀佛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