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him5

(原文發表於Facebook臺灣話資料交流所。作者劉建仁因身體因素,無法親自校稿。如有錯誤,敬請見諒。)

[ 熊:him5 ]

(本篇使用台語文寫作)

“熊”字《廣韻》羽弓切,平聲、東韻、喻三母,佮“雄(hiônɡ)”字仝音,台語文讀音 hiônɡ(《甘字典》)。但是台語口語 “熊”講 hîm(him5),是按怎來?
《說文•熊部》:“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聲。”意思是講,“熊”字的音是“炎省聲”。“炎省聲”的意思是:“熊”下面的四點是“火”,這个“火”是“炎”的簡省(省一半),所以造字當時“熊”的音是“炎”的音。“熊”是形聲字,“能”(一種動物)是意符,“炎”是聲符。
“炎”,《廣韻》于廉切,平聲、鹽韻、喻三母,現代台語讀做 iâm、iām。但是“炎”佇上古漢語讀做 ɣĭam(王力先生擬音),所以,“熊”台語口語講 hîm 是對上古音 ɣĭam 演變傳落來的。聲母 [ɣ] 是舌根濁擦音,演變成仝發音部位的清檫音 [x](台羅 h);韻母 [ĭam] 因為主元音 a 受著介音 -ĭ- (前高元音)的牽拖高化,最後變做 im。按呢,“熊”的上古音 ɣĭam 就變成現代台語口語的 hîm(him5)。台語“熊(hîm)”是直接對上古漢語傳落來的,是上古漢語遺跡之一。
“熊”字佇漢語各地方言讀做 -m 韻尾的,干焦閩南語爾爾。

本篇發表於 來不及親自校稿 並標籤為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