爿、旁(pieŋ´)──半、邊、方、側

爿、旁(pieŋ´)──半、邊、方、側

 

國語“東方”、“東邊”台語說 taŋ(東)-pieŋ´;“雙方”說 siaŋ-pieŋ´;“這邊”說 tsit-pieŋ´;“那邊”說 hit-pieŋ´;“右邊”說 tsiãʟ(正)-pieŋ´、tsiãʟ(正)-ts‘iu`(手)-pieŋ´。這些台語 pieŋ´ 相當於國語的“方”、“邊”。又,把整體的一個東西剖成兩半,說 p‘uaʟ(破)-tsoʟ(做)-nŋ⊦(兩)-pieŋ´,或說 p‘uaʟ(破)-pieŋ´;剖成後的兩個各一半的東西叫做 puãʟ(半)-pieŋ´,或單說 pieŋ´。例如把整隻猪肉(頭、尾除外)切做兩半的半體猪肉,台語說 ti(猪)-pieŋ´。把一個芋頭切成兩半的半個芋頭叫做 ɔ⊦(芋)-pieŋ´。半顆花生豆叫做 tau⊦(豆)-pieŋ´。這些 pieŋ´ 是“半”、“一半”、“半個”的意思。

把一個西瓜切成兩半時,不會大小剛好一樣,比較大的那一半台語說 tua⊦(大)-pieŋ´,比較小的那一半叫 seʟ/sueʟ(細)-pieŋ´。有一則台諺說:si-kue-ua`-tua⊦-pieŋ´(西瓜倚大□),意思是說,當一顆西瓜剖成兩半時,大家總希望能得到比較大的那半個西瓜,由此比喻“人勢利眼,支持大的一邊。”(《台閩》)。

另外,漢字的偏旁台語叫做 dzi⊦(字)-pieŋ´,這是因為大部分漢字的形聲字由左右兩半(邊)的形符及聲符組成,漢字的偏旁可以說是半個字,所以把漢字的偏旁叫做 dzi⊦(字)-pieŋ´,意思是字的一半、半個字,正如把半體猪肉叫做 ti(猪)-pieŋ´ 一樣。例如 bɔk⊦-dzi⊦-pieŋ´(木字□)是木字旁;p‘o⊦-sim-pieŋ´(抱心□)是豎心旁;k‘ia⊦-dzin´-pieŋ´(徛人□)=立人旁;t‘io-ts‘iu`-pieŋ´(挑手□)=提手旁等。

另外,《教台典》及《閩方大》說 pieŋ´ 有量詞的意義,例如 tsit⊦-pieŋ´-si-kue(一□西瓜)=一片西瓜。但是《台日大》及《台閩》並没有說 pieŋ´ 有量詞的意義。

 

  “半”或“邊”意義的台語 pieŋ´ 的用字

“半”或“邊”意義的台語 pieŋ´ 的用字主要有“旁”及“爿”。《台日大》、《台話大》用“旁”字,《台閩》、《教台典》、《閩方大》用“爿”字。以下分別討論。

 

(一)旁

“旁”字有邊、側的意義,如《釋名•釋道》:“在邊曰旁。”《玉篇•上部》:“旁,步郎切,旁猶側也,邊也,非一方也。”這個“側”、“邊”是旁邊的意思;“非一方”是不只一方,多方的意思。而“旁邊”的意義是“左右兩邊;靠近的地方”(《現漢》),“左右兩邊”台語說 tsiãʟ(正)-pieŋ´、toʟ(倒)-pieŋ´,所以“旁”字與台語側、邊意義的 pieŋ´ 有關。

“旁”字的音是《廣韻》步光切(平聲、唐韻、並母),宕攝開口一等,台語讀做 pɔŋ´,而宕開一的字在台語並没有讀做 pieŋ´ 的例,用“旁”字書寫台語方、邊、側、一半意義的 pieŋ´,應該是使用訓讀字。不過,宕攝合口三等字裡有“筐”、“往”二字台語讀 -ieŋ 韻。“筐”字的音是《廣韻》去王切(平聲、陽韻、溪母),台語文讀讀做 k‘ɔŋ;字義是方形的竹器(《王力古漢》),現代漢語的定義是用竹篾、柳條、荊條等編的容器(《現漢》)。在台語,把用竹篾編製的圓形的淺竹器叫做 k‘ieŋ-a`,k‘ieŋ 應該就是“筐”字。而“往”字的音是于兩切(上聲、養韻、喻三母),台語文讀 ɔŋ`。而國語“往往”台語說 ieŋ`-ieŋ`;“以前”台語說 ieŋ`-kueʟ/keʟ(往過)。由此可知“往”字在台語有白讀音 ieŋ`。

回頭看“旁(步光切)”,“旁”的聲母是唇音,唇音字可開可合,並且反切下字“光”是合口一等字,因此“旁”字可視為合口字。如果再導入介音 -j-(常見現象)則成為合口三等字,跟“筐”、“往”相同;所以“旁”字可讀 -ieŋ 韻。另外,“旁”字的反切上字“步”屬全濁聲母並母,在中古後全濁聲母在台語聲調上的表現為讀陽調,故“旁”字在台語可讀pieŋ´。

楊樹達從甲骨文“旁”的字形解釋“旁”字,認為“旁”是東西南北四方的“方”的本字。《說文》說“方”是併船,“方”並没有四方的意義,“方”字的四方的意義,實際上是因為假借“方”做為“旁”字所致(楊樹達《增訂積微居小學論叢卷一•釋旁》)。在上古音,“方”是 pĭwɑŋ,“旁”是 bɑŋ(依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二字音近,“方”可以假借為“旁”。這樣的話,“東方”的本字是“東旁”,“東旁”台語讀 taŋ-pieŋ´,和國語“東方”的詞義相符。

如此說來,taŋ(東)-pieŋ´、tsit(這)-pieŋ´、tsiãʟ(正)-pieŋ´ 等的 pieŋ´ 是“旁”字,而因為“旁(pieŋ´)”並没有剖半的意義在裡面,和 ti(猪)-pieŋ´、tau⊦(豆)-pieŋ´ 的 pieŋ´ 應該是不同的詞。

 

(二)爿

“爿”字《說文》没有收,也没有把“爿”當做部首,古代典籍也没有用過“爿”字的記錄。第一個把“爿”做為部首的是唐•張參的《五經文字》。《五經文字》的部首有“爿”,並說“爿”字的讀音是“牆”,把牀、壯、牆、戕、臧等十二個字列在爿部下。

《說文•鼎部》:“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易》卦,巽木於下者為鼎,象析木以炊也。……。”唐•唐玄度的《九經字樣》根據《說文》的這幾句話說:“……又《易》鼎卦,巽下離上,巽為木,離為火,篆文%e6%97%813-1%e6%9c%a8(木)如此析之兩句,左為爿,爿音牆,右為片。今俗作:鼎云象耳足形,誤也。”把《五經文字》的“爿”進一步說明是“木”字的左半邊。不過,現代學者都認為“鼎”的甲骨文%e6%97%813-2%e9%bc%8e是一個象形字,下半部是鼎足的形象。

徐鉉校定本(即現在通行本)《說文•木部》“牀”字下引徐鍇的話說:“……爿即牀之省,象人衺身有所倚箸。……李陽冰言:‘木右為片,左為爿,音牆。’且《說文》無爿字,其書亦異,故知其妄。”徐鍇是五代南唐人,李陽冰是唐代人,曾刊定《說文解字》(書已佚),徐鍇所說“李陽冰言……”大概是依據李陽冰的《說文解字》說的。

到了元代,戴侗的《六書故》說:“爿,在良切。《說文》:‘牀,从木爿聲。’李陽冰曰:‘右為片,左為爿。’徐鍇曰:‘《說文》無爿字,李妄也。’按,牂壯狀牀將戕牆皆從將聲,唐本《說文》有爿部,張參《五經文字》亦有之,李氏無可厚非。鄭漁仲曰:‘殳也。亦判木,音牆。’按,古文偏旁爿皆篆為%e6%97%813-3,恐非判木。且左右之分亦無義。”戴侗對於“爿”是“木”字的左半表示懷疑。

同樣是元代周伯琦的《六書正譌》則直截了當地說:“爿,疾羊切,判木也。从半木,左半為爿,右半為片。”

到了明代,梅膺祚的《字彙》(約1615年成書),把“爿”列為部首,說:“爿,蒲閑切,音瓣。𤕰。○又慈良切,音牆。李陽冰言:‘木又(右)為片,左為爿,音牆。’《說文》無爿字。”《字彙》認為“爿”字的讀音是“蒲閑切”,讀音牆變成又音。

《字彙》之後的《正字通》對“爿”字的解釋是引用上述各家的說法,然後說:“據周(伯琦)、鄭(樵)二家,皆以李(陽冰)說為肰(然),與(徐)鍇說相反。肰(然)徐(鍇)謂爿即牀,鄭(樵)謂殳即爿,合爿與牀、殳為一,誤也。判木之說近是。舊註汎引李(陽冰)說,改音瓣,非。”《正字通》支持“爿”是木的左半的說法,並認為“爿”字不應該讀作“瓣”音。

清代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在“片”部之後補一個“爿”字,說:“爿,反片為爿,讀若牆。”段氏認為篆文應該有“爿”字,並說:“二徐(徐鉉、徐鍇)乃欲盡改全書之爿聲為牀省聲,非也。”

現代辭典《辭源》對“爿”的解釋是“劈開成片的木柴”。《王力古漢語字典》也說:“爿,ㄑㄧㄤˊ,《龍龕手鏡》疾羊反,音牆。劈木為二的左半邊為爿。”

《漢語大字典》則對於“爿”字注ㄑㄧㄤˊ(《五經文字》音牆)及ㄆㄢˊ(《字彙》蒲閑切)兩個音,讀做ㄑㄧㄤˊ時“爿”字的意義是“劈木而成的木片”。讀做ㄆㄢˊ時“爿”字的意義是:“1劈成片的竹木。如:竹爿;木爿。……又泛指成片、成塊的東西。……。2方言。量詞。……3.用於整體的部分,相當於‘邊’、‘段儿’、‘截儿’等。《說岳全傳》第三十五回:‘走上前一斧,將荷香砍做兩半爿。’……3方言。相當於‘間’。……”

《說岳全傳》第三十五回的“砍做兩半爿”,台語說:“p‘uaʟ(破)-tsoʟ(做)-nŋ⊦(兩)-pieŋ´”,pieŋ´ 就是“爿”字。“爿”的本義是把一塊木頭剖成兩半的左邊半塊,引伸為任何整個物體剖成兩半的半塊,不分左右。此時的“半塊”或“一半”台語說 puãʟ-pieŋ´,就是“半爿”。

《字彙》對“爿”字注的音是“蒲閑切,反切上字“蒲”台語讀 pɔ´;反切下字“閑”台語文讀 han´,白讀 ieŋ´,故“爿(蒲閑切)”台語文讀 pan´,白讀 pieŋ´。

“爿”字既有整塊的半塊,或整個的半個的意義,台語又讀 pieŋ´,“爿”是台語一半或半個意義的 pieŋ´ 的本字。p‘uaʟ(破)-pieŋ´(=剖成兩半)、ti(猪)-pieŋ´(=半體猪肉)、tau⊦(豆)-pieŋ´(=半顆豆子)等的 pieŋ´ 都是“爿”字。但是 taŋ(東)-pieŋ´(=東方)、tsit(這)-pieŋ´(=這邊)、tsiãʟ(正)-pieŋ´(=右邊、右側)等的 pieŋ´ 則是“旁”字[參見前述(一)旁]。

%e6%97%811 %e6%97%812 %e6%97%813 %e6%97%814

本篇發表於 p 並標籤為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4 Responses to 爿、旁(pieŋ´)──半、邊、方、側

  1. 王先生 說道:

    “旁” 字泉州对不到

    • xj4bp6ru83 說道:

      用「是」肯定語氣不是好的研究態度,就算是權威等級的語言學家都不敢如此斷定。應改用「可能是」、「有可能來自」等用詞較佳

    • 劉建仁 說道:

      Ang先生,你肯定地說台語半、邊、方、側意義的 ping5 (教育部臺羅)是南島語,可否請你像拙作那樣說得詳細一點? 否則沒有說服力。在其他地方的留言也一樣。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