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tsiãʟ-kaŋˋ)──真正

正港(tsiãʟ-kaŋ`)──真正

   例句1:“基督教傳教士史可堯夫婦……昨天獲得此證明文件(外僑永久居留證)後,頗為激動,用流利的閩南語高喊自己是「正港台灣人」。”(2002.6.12.自由時報5頁)

例句2:“內政部長余政憲表示,從領取永久居留證這一刻開始,這些人都是「正港的台灣人」,而領取永久居留證的徐賓諾夫婦洋溢笑臉,直稱自己是真正的台灣人。”(2002.6.12.自由時報3頁)

例句裡面的“正港”是台語,讀做 tsiãʟ-kaŋ`,意思是真正的、不是冒牌的。依據1931-32年出版的《台日大》,tsiãʟ-kaŋ`(正港)又叫做 t‘auʟ-kaŋ`(透港),而“t‘auʟ-kaŋ` ・e”是“舶來品”的意思。為什麼舶來品(現在叫做進口貨)叫做 t‘auʟ-kaŋ` ・e?舶來品是由船舶經過港口進來的,所以舶來品就叫做 t‘auʟ-kaŋ` ・e(透港的)了。

那末為什麼 t‘auʟ-kaŋ`(透港)又叫做 tsiãʟ-kaŋ`(正港)?1873年出版的《厦英》並沒有收載 tsiãʟ-kaŋ` 這個詞,但卻收了 p‘ien-kaŋ` 這個詞。依該辭典解釋,“p‘ien-kaŋ` 是較小港口,例如在福爾摩沙,除台灣(應該是指現在的台南安平港)、鹿港、淡水以外的任何一個港口。”依據這個解釋,p‘ien-kaŋ` 應該寫做“偏港”,而跟“偏(p‘ien)”相對的是“正(tsiãʟ)”,因此跟 p‘ien-kaŋ`(偏港)相對的就是 tsiãʟ-kaŋ`(正港)了。p‘ien-kaŋ`(偏港)是小港口,tsiãʟ-kaŋ`(正港)就應該是大港口,是政府准許外國貨品進口的港口。

在以前,舶來品是高級品,是價錢昂貴的東西,難免有冒牌貨,冒牌貨不敢走“正港”,必定是走“偏港”,於是正正當當從台灣港、鹿港、淡水港進來的外國貨品就叫做
tsiãʟ-kaŋ` ・e(正港的),表示正牌的舶來品,引伸而有真正的、正宗的、道地的等意義。

正港(tsiãʟ-kaŋ`)本來用以指稱道地貨品,而“正港台灣人”的“正港”則是進一步擴大它的使用範圍了。

至於台語 tsiãʟ-kaŋ` 的本字,“正港”兩個字是對的。“正”字,在台語文讀 tsieŋʟ,白讀 tsiãʟ,有符合規定標準的意義;“港”字,只有一個讀音
kaŋ`,字義有多種,如“台中港”是港口名稱;“下港(e-kaŋ`)”是指台灣的中南部地區,尤其是南部地區;“一港風(tsit-kaŋ`-hɔŋ)”是一股風;“南港(lam´-kaŋ`)”、“北港(pak-kaŋ`)”是河流名稱等。在“正港”一詞裡,“港”是港口的意思。

比較台語 tsiãʟ-kaŋ` 的詞義及正、港二字的字義、字音,可以知道台語 tsiãʟ-kaŋ` 的本字是“正港”。

在近年出版的台語辭書如董忠司主編的《台閩》及陳修的《台話大》都說“正港(tsiãʟ-kaŋ`)”有“正牌香港貨”的意義,這應該是受國語“港貨”(“港”是香港的簡稱)的影響,而且應該是二次大戰以後的事。
厦門話也有“正港(tsiãʟ-kaŋ`)”這個詞,意義是正宗、地道,例如“正港貨(tsiãʟ-kaŋ`-heʟ)”(見《閩方大》520頁)。

本篇發表於 ts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2 Responses to 正港(tsiãʟ-kaŋˋ)──真正

  1. 盧清泉 說道:

    清朝官方核定開放的港口 , 稱為 “正口" , “正講" 是指從中原去西方取佛經傳回以後 , 歷經幾代師徒相傳 , 梵音變調 , 後來又有人去印度取經 , 帶回來 “正講" 的梵音

  2. 盧清泉 說道:

    參考 : 臺灣大百科全書 文化部 台灣知識的骨幹 林玉茹撰稿
    正口 –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 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627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