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吃步(t‘au-tsiaʔ⊦-pɔ⊦)──暗中玩弄的手段

偷吃步(t‘au-tsiaʔ-pɔ)──暗中玩弄的手段

  例句:“執政黨在呼應陳總統提出的「拚經濟」口號之餘,其實也有挾帶特定法案「偷吃步」之嫌。”(2001.10.29.自由時報4頁)

 

  例句裡,“偷吃步”是一個台灣話語詞,讀做 t‘au-tsiaʔ-pɔ,它本來是下象棋的用語。在下象棋時,乘對方不備,或趁著對方沒有察覺而突然把對方的棋子吃掉,叫做 t‘au-tsiaʔ(偷吃)。另外,把棋子移動一次叫做 kiã´-tsit-pɔ(行一步),行棋的技巧叫做-sɔʟ(步數),“步數”引伸為方法、手段、計策。台語的“步數”(-sɔʟ)就是國語的“着數(ㄓㄠ ㄕㄨˋ)”、“招數”。因此,“偷吃步”就是乘人不備把對方的棋子吃掉的着數,引伸為“暗中玩弄的手段”。

  下面按照“偷”、“吃”、“步”分別討論用字的妥當與否。

 

  一、偷(t‘au

  “偷”字除了竊取的意義外,還有瞞着人暗中進行某種行為的意義,如偷聽、偷看、偷渡等都是這個意義,偷吃的“偷”也是這個意義。另外,“偷”字,《廣韻》託侯切(平聲、侯韻),台語文讀音 t‘ɔ,白讀音 t‘au,因此台語 t‘au-tsiaʔ-pɔ t‘au 的本字是“偷”,沒有疑問。

 

  二、吃(tsiaʔ

  台語 t‘au-tsiaʔ-pɔ tsiaʔ 就是國語的“吃”,但是台語 tsiaʔ 的本字不是“吃”字。

  “吃”字,《廣韻》居乞切,國音ㄐㄧˊ,台音ɡit(《彙音寶鑑》),本義是說話結巴,如“口吃(ㄐㄧˊ)”。“吃”字讀做“ㄔ”表示吃東西是較晚的事,較早時期吃東西的“吃”用“喫”字。喫字不見於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於宋代徐鉉校定《說文解字》時才加上去。《說文•口部》新附:“喫,食也。从口,契聲。苦擊切。”《廣韻》對喫字的注音也是苦擊切(入聲、錫韻),《雅俗通》讀做 k‘iek(卷二、經韻、上入聲、去母),與切語苦擊切相符,但是跟台語吃義的 tsiaʔ 相差相當大;韻母還說得過去,但聲母則很難找出音變關係。台語吃義 tsiaʔ 的本字應該不是“喫”,也不是“吃”,應該另有字。

  台語吃義 tsiaʔ 的本字應該是“食”或“即”。

  “食”,《廣韻》乘力切(入聲、職韻),台語文讀音 sit,但白讀音可以是 tsiaʔ。現分別就聲母及韻母加以分析。

  “食”字切語“乘力切”的反切上字“乘”在中古屬船母(牀三)。船母字在台語讀音的聲母一般說來文讀音 s-,白讀 ts-,如:實, sit tsat;舌, siet tsiʔ;繩, sieŋ´ tsin´ 等。依此類推,“食”字白讀時它的聲母可以是 ts-

  再說“食”字的韻母。食字在中古屬曾攝、三等、開口、入聲,屬於這個韻母的字,在台語一般變成文讀 -iek -it 韻,有少數例白讀時變成 -iaʔ 韻。如:即, tsiek tsiaʔ;抑, iek iaʔ。再看梗攝、三等、開口、入聲字。這個韻母的字在台語文讀時和曾攝、三等合流而成為 -iek,而白讀時有很多字成為 -iaʔ 韻。如:癖, p‘iek p‘iaʔ;脊, tsiek tsiaʔ;赤, ts‘iek ts‘iaʔ;亦, iek iaʔ 等。可以說,台語文讀韻母 -iek 與白讀韻母 -iaʔ 之間有對應關係。因此,“食”字白讀時它的韻母可以變成 -iaʔ。而因為食字的聲母船母是濁音,所以韻母的聲調是陽入調,成為 -iaʔ

  從上面對於“食”字聲母、韻母、聲調的分析,可以確定“食”字的白讀音是 tsiaʔ

  再說“食”字的意義。

  “食”字的起源很早,在甲骨文時代就有食字。甲骨文的“食”()是一個象形字,表示“豆”(一種器皿)內盛滿食物,上面有蓋的形象,它的本義是名詞食物(吃的東西),後來引伸為“吃”,動詞。如《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這個“食”是名詞食物。又如《詩經•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這裡的“食”是動詞“吃”,“無食”是不要吃。

  “食”字既有“吃”的意義,又可讀做 tsiaʔ,“食”是台語吃義 tsiaʔ 的本字。

  下面說“即”字。

  甲骨文裡面有一個字直接表示“吃”的形象,這個字就是“即”字。“即”字的甲骨文是,左邊表示豆內盛滿食物,右邊是一個人跪在食物的旁邊,表示“要吃東西”,或“在吃東西”。 《說文》說:“即,即食也。”“即食”就是“就食”,就是“吃”。因此“即”的本義是“吃”,後來“即”字用做虛詞,如即刻、即將、即使等,“即”字的本義“吃”就被遺忘了。但在先秦文獻還有用它本義的例證。《易•鼎》:“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這裡的“即”就是“就食(吃)”,用它的本義。

  “即”字的音,《廣韻》子力切(入聲、職韻),台語文讀 tsiek(陰入聲),白讀 tsiaʔ(陰入聲),如台語 tu`-tsiaʔ(剛才)的 tsiaʔ 就是即字。《集韻》對於即字有另一個反切“疾力切”(入聲、職韻),反切上字“疾”屬“從”母,是濁聲母,因此“疾力切”的台語文讀音是 tsiek(陽入聲),白讀音 tsiaʔ(陽入聲)。

  “即”字的本義是“吃”,台語白讀音又有 tsiaʔ(陽入聲)的音,因此“即”字是台語吃義 tsiaʔ 的本字。把“即”字當做台語吃義 tsiaʔ 的本字,比“食”字更能理直氣壯,因為“食”字的吃義還是從食物義引伸出來的,不是本義。

  台語吃義 tsiaʔ 的其他用字。

  台語吃義 tsiaʔ 的本字,有人以為是嚼、噍、咀、呷字。“嚼”是用上下牙齒磨碎食物的動作(台語叫做),就是咀嚼。“嚼”和“吃”不一樣,“吃”是把食物經過咀嚼後吞下去,“嚼”只是“吃”的前半段的動作,所以不是台語 tsiaʔ(吃)的本字,雖然嚼字可讀做 tsiaʔ。“嚼”,《廣韻》在爵切(入聲、藥韻),國音ㄐㄩㄝˊ或ㄐㄧㄠˊ,台音 tsiak(見《彙音寶鑑》)。但依切語“在爵切”,因為反切上字“在”是濁聲母,嚼字當讀下入聲的 tsiak。而跟“嚼”同韻母的字有 -iaʔ 韻母的白讀音,如:削,息約切, siak siaʔ;屩,居勺切, kiak kiaʔ;掠,離灼切, liak liaʔ 等。依此類推,嚼字也可以讀做 tsiaʔ,和台語 tsiaʔ(吃)的語音相符了。但是前面講過,“嚼”只是“吃”的前半段動作,不是台語吃義 tsiaʔ 的本字

  “噍”和“嚼”是同一個字,《說文》說:“嚼:噍或从爵。”不過“噍”和“嚼”讀音不同。噍字,《廣韻》才笑切(去聲、笑韻),國音ㄐㄧㄠˋ,台音 tsiau。“噍”也不是台語 tsiaʔ(吃)的本字。

  “咀”字的本義是品嘗、玩味,和“吃”的意義不同,字音也和台語 tsiaʔ(吃)不符。“咀”,《廣韻》慈呂切或子與切(皆上聲、語韻),《彙音寶鑑》的注音是 ts‘i tsɔ`,可能是誤讀。依《廣韻》的反切應當讀做 tsitsu(慈呂切)或 tsi`tsu`(子與切),《台大字》的注音是 tsu

  “呷”,報刊或市招常常用這個字來表示台語吃義的 tsiaʔ,因為“呷”的聲符“甲”的國音是ㄐㄧㄚˇ,跟台語 tsiaʔ 音近,但事實上“呷”字的國音和台音跟 tsiaʔ 差很多。“呷”,《廣韻》呼甲切(入聲、狎韻),國音ㄒㄧㄚ,台音 hap(陰入聲),字義是吸飲,和“吃”有別。倒是“呷”是台語 haʔ-sio(燒)-te´(茶)(喝熱茶)的 haʔ 的本字,haʔ hap 的音轉。現代流行語的“哈日”、“哈韓”的“哈”,它的本字也應該是“呷”字,應當是從吸飲義引伸為渴望義,再引伸為瘋狂追逐的意義。

  從上面的討論可知,嚼、噍、咀、呷四個字都不是台語 tsiaʔ(吃)的本字。

 

  三、步()(參閱<撇步[p‘iet-pɔ]>篇)

  國語下象棋,台語叫做“行棋(kiã´-ki´)”。下象棋時每移動棋子一次,叫做“行一步(kiã´-tsit-pɔ)”,這個“步()”國語叫做“着(ㄓㄠ)”,台語“一步”,國語叫做“一着”。下象棋的高明與否,完全看行棋時移動棋子的步子的高明與否而定。因此台語的“步()”和國語的“着(ㄓㄠ)”就有計策、手段、方法的意義,這是比喻義或引伸義。如台語 p‘iet-pɔ(潎步),是高明的方法(手段)的意思,相當於國語的“高着(ㄍㄠ ㄓㄠ)”(也寫做“高招”);tɔk-pɔ(毒步)是歹毒的手段;auʟ-pɔ(朽步)是很差勁的方法;tsuan` tsiaʔ-pɔ(賺食步)是賴以維生的手段(方法)。

  這個意義的“步()”也叫做“步數(-sɔʟ)”,國語叫做“着數”或“招數”。“數”有技術、技藝的意義,因此“步數”是下象棋時移動棋子的技巧,引伸為計策、手段、方法、技巧等意義。而國語的“招數”則轉指武術上的動作。

  “步”,《廣韻》薄故切(去聲、暮韻),國音ㄅㄨˋ,台音。“步”字的本義是行走,行走時兩腳之間的距離也叫做“步”。而走路時腳跨一次叫做“一步”,下象棋時棋子移動一次也叫“一步”。

  從上面的說明可知,台語 t‘au-tsiaʔ-pɔ ,本字就是“步”字。

 

結論

  總結上面所說,台語“偷吃步”(t‘au-tsiaʔ-pɔ)的用字,“偷”和“步”是本字,“吃”則應該用“食”或“即”,“食”和“即”才是台語吃義 tsiaʔ 的本字。

本篇發表於 t‘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5 Responses to 偷吃步(t‘au-tsiaʔ⊦-pɔ⊦)──暗中玩弄的手段

  1. 飛珩 說道:

    言語對比還是很重要的 我了解其他閩語在台灣很難找到字典 也難找到會講其他閩語的人 但是如果了解的話 可以排除很多不可能的「本字」

    我們姑且把古閩語的船紐擬作*z- 閩南語變化為ts- 莆仙語變化為s- (實際發音是舌邊擦音ɬ-) 閩東語變化為 s-

    船紐在莆仙和閩東一律變化為s- 從紐在莆仙和閩東一律變化為ts- 禪紐邪紐等z- dz-類開頭的濁母也有類似的問題 例如以下的字

    食 閩南tsiah陽入 莆仙siah陽入 福州siek陽入
    儕(多) 閩南tse陽去 莆仙se陽去 福州sa陽去
    謝 閩南tsia陽去 莆仙sia陽去 福州sia陽去
    蛇 閩南tsoa陽去 莆仙sya陽去 福州??? (在下不是很會福州話 晚上我可以回家問一下)
    養/癢 閩南tsiunn陽去 莆仙siunn陽去 福州suong陽去
    蜀(一) 閩南tsit陽入 莆仙soh陽入 福州suok陽入
    十 閩南tsap陽入 莆仙sih陽入 福州seik陽入
    舌 閩南tsih陽入 莆仙sih陽入 福州???
    船 閩南tsun陽平 莆仙sun陽平 福州soung陽平???
    石 閩南tsioh陽入 莆仙sioh陽入 福州???
    坐 閩南tse陽去 莆仙se陽去 福州suai陽去

    以上提到閩南語「即」可以讀tsiah陽入 這個音在莆仙逆推就是tsiah陽入 在福州逆推就是tsieh陽入 都無「食」的意思 莆仙的「食飯」的意思讀作siah陽入-ma陽平 福州讀作siek陽入-puong陽去 一定是「食」的 「即」字說不通

    • 劉建仁 說道:

      已回應,請連結https://taiwanlanguage.wordpress.com/2011/10/08/%e5%9b%9e%e6%87%89%e9%a3%9b%e7%8f%a9-response-to%e3%80%8a%e5%81%b7%e5%90%83%e6%ad%a5%ef%bc%88t%e2%80%98au-tsia%ca%94%e2%8a%a6-p%c9%94%e2%8a%a6%ef%bc%89%e3%80%8b%ef%bc%9a%e5%8d%b3%e3%80%81%e9%a3%9f/

  2. 飛珩 說道:

    發現上面舉錯的一個例子 「坐」是從紐 在下不知道為何莆仙和福州讀s-母 難道另有本字…?

  3. 飛珩 說道:

    查齊了

    蛇 閩南tsoa陽平 莆仙sya陽平 福州sie陽平 (原先寫的陽去是筆誤)
    舌 閩南tsih陽入 莆仙sih陽入 福州sik陽入
    船 閩南tsun陽平 莆仙sun陽平 福州soung陽平
    石 閩南tsioh陽入 莆仙sioh陽入 福州suok陽入

    另外我現在開始懷疑「坐」到底是不是tse7的本字 我需要考慮一下

  4. 語言學學弟 說道:

    終於了解吃的台語ㄐㄧㄚˇ的由來了
    感謝!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