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盼(sɔŋʟ-p‘anʟ)──凱子

宋盼(ŋʟ-p‘anʟ)──凱子 

  例句1:“(十二月)三日投票,將「宋盼」打乎倒。”(1984.11.28.自立早報4頁)

  例句2:“現今在XX案的檢視,宋不折不扣是精於A錢的「宋盤」。”(2003.12.30.自由時報15頁)

  例句3:“另一個候選人叫他是「判仔」,現在想起來,他確是「判仔」。”(1997.6.30.自由時報9頁)

 

  例句1和例句2裡的“宋盼”和“宋盤”都是台灣話,是同一個詞,讀做ŋʟ-p‘anʟ,指容易被騙上當而花大錢的有錢的人,轉而指儍瓜、笨蛋、凱子。例句3的“盼仔”也是台灣話,讀做 p‘anʟ-na`(判 p‘anʟ 變調讀成陰平調,仔 a` p‘anʟ 的影響讀成 na`),它的意義基本上和ŋʟ-p‘anʟ 相同。

  台語ŋʟ-p‘anʟ ŋʟ 可以單獨成詞,愚笨的意思,是形容詞,如:li`(你)tsit(此)-e(個)tsin(真)-sɔŋʟ=你這個人真愚笨。(引自《台日大》)。p‘anʟ 也可以單獨成詞,不過後面需加一個後綴“仔(a`)”,成為 p‘anʟ-na`,如例句3就是。p‘anʟ-na` 是名詞,是儍瓜、笨蛋、凱子的意思。p‘anʟ 也可以疊音成為 p‘anʟ-p‘anʟ,如楊青矗《國台》:“p‘anʟ-p‘anʟ):儍儍呆呆的。

  這裡需要一提的是:在台語,ŋʟ(陰去聲)和 ŋ´(陽平聲)是不同的詞,ŋʟ 是愚笨、愚痴、容易受騙的樣子,如 ɡɔŋ-sɔŋʟ=儍裡儍氣;ŋ´ 是土氣、俗氣、粗鄙,如 lai(裡)-suã(山)-sɔŋ´=土包子;鄉巴佬。

  ŋʟp‘anʟŋʟ-p‘anʟ 這三個台灣話語詞並不見於《彙音妙悟》、《雅俗通》、《增補彙音》等早期閩南語韻書,也不見於《厦英》(1873年)及《厦音典》(1913年)等早年外國人編撰的閩南語辭書裡,但在1931-32年日本人出版的《台日大》裡就有ŋʟ-p‘anʟ 這個詞了。可見這些語詞很可能是後來才產生的閩南語語詞。

  台語ŋʟ 最早見於1907年《日台大》的合成詞 ɡɔŋ-sɔŋʟ 一詞。ɡɔŋ)是愚笨,ŋʟ 也是愚笨,合成詞 ɡɔŋ-sɔŋʟ 也是愚笨的意思。但《日台大》並沒有收錄單音詞ŋʟ 及合成詞ŋʟ-p‘anʟ

  台語愚笨義的單音詞ŋʟ 最早見於1931-32年的《台日大》,但沒有 p‘anʟ p‘anʟ-na`,不過已經有ŋʟ-p‘anʟ 這個詞了。

  《普閩》(1981年)及《厦方言》(1993年)收有ŋʟ-p‘anʟ(用字為“宋判”及“送判”)一詞,不過它的意義是“大手大腳”(形容花錢、用東西沒有節制),跟台語的ŋʟ-p‘anʟ(儍瓜、笨蛋、凱子)在詞義上有所不同。

  台語ŋʟ-p‘anʟ 的用字,例句1的“宋盼”在台語的讀音是ŋʟ-p‘anʟ,和台語凱子義ŋʟ-p‘anʟ 的語音是相符的,但字義有問題。例句2的“宋盤”,盤字在台語的文讀音是 puan´,白讀音是 puã´,字音和台語 p‘anʟ 不符,字義也不對;但“盤”的國音ㄆㄢˊ則和台語 p‘anʟ 接近。

  台語儍瓜、凱子義ŋʟ-p‘anʟ 的本字如何?前人各家的意見不同。從前人的字書、辭書來看,ŋʟ 的用字有傖、宋、送四個字;p‘anʟ 的用字有盻、判、、笨、怑、盼六個字;而 ŋʟ-p‘anʟ 則有:傖盻、宋判盼、判、、送判宋盼等九種寫法。下面對於這些用字及寫法加以討論。

 

一、ŋʟ

  (1)傖

  《台日大》採用“傖”字做為台語愚笨義ŋʟ 的字。“傖”,《廣韻》助庚切(平聲、庚韻),現代國音ㄔㄥˊ或ㄘㄤ,台語文讀 sieŋ´ t‘sɔŋ。跟“傖”字同韻母的字“膨脝”,台語本應讀做 p‘ieŋ´-hieŋ,但已轉為 p‘ɔŋ´-hɔŋ,可見“傖”字的韻母在台語可讀做ŋ 韻。而“傖”字的聲母(反切上字)“助”屬崇母(牀二母),崇母的字在台語一般讀做 ts-,但也有讀做 s- 的例,如:士,鉏里切,su;事,鉏吏切,su;煠,士洽切,saʔ。另外,崇母是濁音,濁音聲母的字在台語音讀時大都變成陽調。“傖”是平聲字,因此傖字在台語音讀時,它的聲調應該是陽平。

  綜合韻母、聲母、聲調三者的演變規律,“傖”字在台語可以讀做ŋ´,而愚笨義的ŋʟ 是陰去聲,在聲調上並不相符。

  再說“傖”字的意義。《辭源》對“傖”的解釋是粗野、鄙陋,並沒有愚笨的意義。其實“傖”字在台語可讀做ŋ´,字義又是粗野、鄙陋,正是台語 lai(裡)-suã(山)-sɔŋ´ ŋ´(=鄉巴佬)的本字。

  “傖”字在閩南語讀做ŋ´,在早期閩南語韻書如《彙音妙悟》、《雅俗通》等早有記載,後來《台日大》在土氣義的ŋ´ 沿用它,令人不解的是愚笨義的ŋʟ 也使用“傖”字。

 

  (2

  《綜台基》、《台話大》、《國台》、及《台語字彙》等書都採用“”字做為台語ŋʟ(愚笨)的字。這個“”字《廣韻》蘇紺切(去聲、勘韻),是聯綿詞“僋”的一個音節(僋國音ㄊㄢˋ ㄙㄢˋ;台音 tamʟ-samʟ)。而“僋的意義,《廣韻》說是癡貌。“癡貌”就是愚笨的樣子,和台語ŋʟ(愚笨)的詞義相符。也許台語ŋʟ(愚笨)的語源是聯綿詞“僋”,後來被簡化而只使用“”一個音節,再因“”是一個形聲字,聲符是“宋”,宋字的台音是ŋʟ,可能誤讀(讀半邊)而把“”字讀做ŋʟ 了。如果是這樣的話,台語愚笨義ŋʟ 的本字就是“”。

  “僋”這個詞大概是在宋代出現的。《漢語大詞典》說:“僋,無知貌。”書證引宋•羅泌《路史•前紀三》:“叔末之人,佔”“叔末”是衰亡的時代,“佔”(ㄉㄧㄢ ㄉㄡ)是輕薄貌,整句的意思是:衰亡時代的人,輕薄而無知。

 

  (3)宋

  “宋”是國名、朝代名、姓氏名,並沒有愚笨的意義,但張清波《台語正字》及董忠司《台閩》認為“宋”字有愚笨義。《台語正字》說:“宋(ŋ´),鄉巴佬。指戰國時代的宋人,其穿著舉止聽說不甚時髦瀟洒,……。”又說:“「宋」,‘宋’又愚,不懂個中之三昧。”事實上,台語ŋ´ 是粗鄙、土氣,是形容詞,並不等於鄉巴佬,而“宋”字的台音是陰去聲ŋʟ,和ŋ´ 比較,聲調不符。張清波說台語粗鄙義ŋ´ 的來源是戰國時代的宋人,恐怕需要存疑。另外,張清波又說,“宋”(ŋʟ-p‘anʟ)是“宋(ŋ´)又愚”,在“宋”一詞,把“宋”讀做陰去聲ŋʟ,對於聲調的轉變沒有做任何說明。

  董忠司《台閩》在“宋(ŋʟ)”條下說:“一、古代國名。又姓氏。二、呆子、傻瓜。例:憨宋 ɡɔŋ-sɔŋʟ、宋盼ŋʟ-p‘anʟ(盼為代用字)。”認為“宋”有呆子、傻瓜的意義(作者按:嚴格地說,台語ŋʟ 是愚笨,是形容詞。),但並沒有說為什麼。

  作者認為台語愚笨義的ŋʟ,可能跟台語“呂宋客(li-sɔŋʟ-k‘eʔ)”、“呂宋龜(li-sɔŋʟ-ku)”有關。“呂宋”(li-sɔŋʟlu-sɔŋʟ)是菲律賓群島的最大一個島,過去閩南人有很多到呂宋經商而致富(馬尼拉有一唐人街,到現在還可通行閩南語。),致富後衣錦還鄉,鄉人對於這些從呂宋回來的僑民叫做“呂宋客(li-sɔŋʟ-k‘eʔ)”(“客”表示他們回鄉是暫時的,還要回去僑居地呂宋。);因為他們都很有錢,所以“呂宋客”也指從呂宋回來的有錢人。這些富有的“呂宋客”也被稱為“呂宋龜”。

  到國外致富還鄉的“呂宋客”,難免要在鄉人面前炫耀自己有錢,於是出手大方,大手大腳,但這樣可能引起人們覬覦而想騙他們的錢。台語就有ŋʟ(摃)-li(呂)-sɔŋʟ(宋)-ku(龜)這一句話,意思是向呂宋回來的有錢人騙取財物。而會被騙取財物,表示這個“呂宋客”有一點愚笨,愚笨台語叫做 ɡɔŋ),於是容易被騙的呂宋客就可能被稱為“呂宋客”了。

  另外,在台語“宋”往往是“呂宋”的簡稱,例如從呂宋進口的蝦米(《本草綱目》:“凡蝦之大者,蒸曝去殼,謂之蝦米。”)叫做“宋米”(ŋʟ-bi`)。因此,“呂宋客”有可能被簡稱為“宋”(ɡɔŋ-sɔŋʟ),久之,“宋”(ŋʟ)也就有了“愚笨”的意義了。

  綜合上面所說,台語 ɡɔŋ-sɔŋʟ(愚笨)及ŋʟ-p‘anʟ(傻瓜、凱子)的ŋʟ,很可能就是“宋”字,它本來是“呂宋客”的簡稱。

  《厦方言》收有“送判(ŋʟ-p‘anʟ)”一詞,意思是大手大腳。“大手大腳”是“形容花錢、用東西沒有節制”(《現代漢語詞典》),正是衣錦還鄉的富有呂宋客的寫照。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ŋʟ-p‘anʟ ŋʟ 的語源可能是“呂宋客”的簡稱:“宋”。

 

  (4)送

  台語的ŋʟ-p‘anʟ,《厦方言》寫做“送判”。“送”字的閩南語文讀音是ŋʟ(白讀音 saŋʟ),音是對了,但“送”字本身並沒有“愚笨”的意義,因此,“送”字的使用是同音字的假借。

 

二、p‘anʟ

  (1)盻

  《台日大》於ŋʟ-p‘anʟ p‘anʟ 採用“盻”字。“盻”字,《廣韻》記錄兩個音,一個是五計切,另一個是胡計切,都收在去聲、霽韻下。五計切,現代國語不採用,但台音讀做 ɡe`,見於《彙音寶鑑》嘉(e)韻、陰上聲、語(ɡ-)母下。“盻”字的國音是ㄒㄧˋ,是源自胡計切的音,相對的台音是 he,見於《彙音寶鑑》嘉韻、陰上聲、喜(h-)母下。

  依據《廣韻》,“盻”字的讀音有兩個,但都沒有台語 p‘anʟ 的音,且字義都是“恨視”,因此,如果光從《廣韻》來看,“盻”字既沒有台語 p‘anʟ 的音,也沒有愚笨的意義。不過,《集韻》對於“盻”字收錄五個音,分別是:五禮切(上聲、薺韻)、匹限切(上聲、產韻)、胡計切(去聲、霽韻)、研計切(去聲、霽韻)、普莧切(去聲、韻)。其中跟本篇討論主題有關的是“匹限切”及“普莧切”。

  依據《集韻》把“盻”字讀做“匹限切”時,國音ㄆㄢˇ(《漢大字》),相對的台音是 p‘an`(上聲),字義是“動目也。一曰美目皃。”台語ŋʟ-p‘anʟ p‘anʟ 是陰去聲,和盻字匹限切的台音上聲 p‘an` 不符。另外,“盻(匹限切)”的字義動目、美目皃也和愚笨義的 p‘anʟ 無關。

  “盻”字讀做“普莧切”時,《集韻》認為“盻”是“”的或體字,國音ㄆㄢˋ,台音 p‘anʟ,與台語ŋʟ-p‘anʟ p‘anʟ 相符;但“”字的本義是眼珠黑白分明,引伸而有企望、探望等意義,卻沒有愚笨的意義。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字下說:“按盼、眄、盻三字形近,多互,不可不正。”《康熙字典》在“盻”字下引《字彙》說:“盻字乃盻恨之盻,今人混作盼睞之盼,非。”可見《集韻》把“盻”字讀做普莧切當做“”字的或體,是錯誤的,是因為盻、盼二字形近所致。

  從上面對“盻”字的探討可知,《台日大》之所以使用“盻”字做為ŋʟ-p‘anʟ p‘anʟ,是因為“盻”是“”的或體字的緣故。“”及其或體字“盻”的台語讀音是 p‘anʟ,《台日大》使用“盻”字只是同音字的假借。

 

  (2)判

  《普閩》使用“判”字來表示閩南語ŋʟ-p‘anʟ p‘anʟ,後來的《綜台基》、《台話大》、《厦方言》都採用它或提到它。“判”字,台語文讀音p‘anʟ(白讀音 p‘uãʟ),和ŋʟ-p‘anʟ p‘anʟ 相符;但是“判”字並沒有愚笨的意義,因此,“判”只是拿同音字來記寫ŋʟ-p‘anʟ p‘anʟ 而已。

 

  (3

  採用“”字做為台語ŋʟ-p‘anʟ p‘anʟ 的字有《綜台基》、《國台》、《台語正字》及《台語字彙》等書。“”字,《廣韻》只記錄“芳万切”一個音,收在去聲、願韻下,屬山攝、三等、合口、滂母,國音ㄈㄢˋ,台音則《彙音寶鑑》把字讀做 p‘an`(上聲),和《廣韻》的芳万切(去聲)比較,聲調不相符。

  “”字芳万切的反切上字“芳”屬滂母芳類,在台語一般文讀 h,白讀 p‘-。如:蜂,敷容切,台語文讀ŋ/白讀 p‘aŋ;芳,敷方切, ŋ p‘aŋ,妃兩切, ŋ` p‘aŋ`。這些字的台語白讀音聲母 p‘- 是中古音的遺留。另一方面,芳万切的反切下字“万”屬山攝、三等、合口,屬於這個韻母的字在台語大都讀做 -uan,但少數唇音字讀做 -an。如:阪,府遠切,pan`;挽,無遠切,ban`;萬,無販切,ban。據此類推,“”字的韻母在台語可以讀做 -an

  “”字的反切上字“芳”在台語可以讀做 p‘,反切下字“万”可以讀做 -an”字(芳万切)自然可以讀做 p‘anʟ 了(因為 p‘ 是清音聲母,它的台語聲調是陰去聲。)”字在台語讀做 p‘anʟ,和ŋʟ-p‘anʟ p‘anʟ 相符。

  至於“”的意義,《廣韻》說是“吐”,是噁心嘔吐的意思,跟愚笨無關。但是《集韻》對於“”字記錄了三個音:(1)芳反切(上聲、阮韻),“方言:惡也。”;(2)孚萬切(去聲、願韻),“愚癡也。”;(3)方願切(去聲、願韻),“心惡病。”(作者按:心惡即噁心。)。在這三個音裡面,“孚萬切”的“愚癡也”和台語 p‘anʟ-na` 的詞義相符。而《集韻》的“孚萬切”相當於前述《廣韻》的“芳万切”,“芳万切”在台語可讀做p‘anʟ,自然《集韻》的“孚萬切”也可以讀做 p‘anʟ。如此說來,“”字有愚癡的意義,在台語又可讀做 p‘anʟ,台語 p‘anʟ-na` ŋʟ-p‘anʟ p‘anʟ,很可能就是”字了。

 

  (4)笨

  陳修的《台話大》認為ŋʟ-p‘anʟ p‘anʟ 是“”字。“”的本義是竹子的內膜,後來被假借為不聰明、愚鈍的意義使用,和台語ŋʟ-p‘anʟ p‘anʟ 的詞義相符,但是“”字並沒有 p‘anʟ 的音。“”字,《廣韻》記錄“布忖切”及“蒲本切”兩個音,都是上聲、混韻,台語讀做 pun(《彙音寶鑑》),和 p‘anʟ 不相符。把笨字讀做 p‘anʟ,用來表示台語不聰明意義的p‘anʟ,可以說是對笨字的“訓讀”,是使用同義字表示台灣話語詞的方法。

 

  (5

  《台話大》說:“笨 p‘anʟ,或作p‘anʟ。”“”字見於《集韻》。依據《集韻》,“”字的音是薄半切(去聲、換韻),台音 p‘uan,字義是“怑愌(ㄅㄢˋ ㄏㄨㄢˋ),不順。”可見“”的讀音和台語ŋʟ-p‘anʟ p‘anʟ 接近,但字義則和愚笨無關,可以說是音近字的假借。

 

  (6)盼

  董忠司的《台閩》採用“”字做為台語ŋʟ-p‘anʟ p‘anʟ 的字。吳守禮教授的《綜台基》也用“”二字來記寫ŋʟ-p‘anʟ

  “”字,《廣韻》匹莧切(去聲、韻),台音 p‘anʟ,和ŋʟ-p‘anʟ p‘anʟ 相符。但“”字的本義是眼珠黑白分明,成語有“美目盼兮”;引伸義有企望、探望等,都跟愚笨無關。因此,p‘anʟ-na` ŋʟ-p‘anʟ p‘anʟ 採用“”字,只是同音假借而已。

 

三、ŋʟ-p‘anʟ

  台語儍瓜、凱子意義的ŋʟ-p‘anʟ 是兩個音節的合成詞,由ŋʟ p‘anʟ 兩個語素合成。ŋʟ 是愚笨義,如前述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和 ɡɔŋ戇)組成 ɡɔŋ-sɔŋʟ 一詞,意義仍然是愚笨,或笨蛋、儍瓜。p‘anʟ 也是愚笨或笨蛋的意思,加後綴“仔(a`)”成為 p‘anʟ-na`,意思是儍瓜、凱子;p‘anʟ ŋʟ 組成ŋʟ-p‘anʟ 一詞,也是儍瓜、凱子的意思,尤其是指容易被騙錢的儍瓜、凱子。台語 tsiaʔ(食)-sɔŋʟ-p‘anʟpiãʟ(摒)-sɔŋʟ-p‘anʟ 就是花言巧語騙取凱子的錢或讓凱子花大錢的意思。

  台語儍瓜、凱子意義的ŋʟ-p‘anʟ 有很多種寫法,經整哩,共有九種,列舉如下:

  (1)傖盻──《台日大》

  (2)宋判──《普閩》、《綜台基》

  (3)宋──《綜台基》、《台語正字》

  (4盼──《綜台基》

  (5判──《台話大》

  (6笨──《台話大》

  (7──《國台》、《台語字彙》

  (8)送判──《厦方言》

  (9)宋盼──《台閩》

  觀察這些寫法,“宋”和“”似乎是比較好的選擇。“宋”二字的台語讀音和台語儍瓜、凱子義的ŋʟ-p‘anʟ 完全相符;在字義上,如果說“宋”是“呂宋客”的簡省與引伸,那麼“宋”二字在字義上也和台語ŋʟ-p‘anʟ 的詞義相符了。

  再說“”。如果認為“”是“僋”的簡省,又認為“”字的讀音是聲符“宋”(不管是誤讀或製字時候的音),那麼台語儍瓜、凱子義的ŋʟ-p‘anʟ 寫做“”,也是相當正確的了。

本篇發表於 s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3 Responses to 宋盼(sɔŋʟ-p‘anʟ)──凱子

  1. 蘇奕肇 說道:

    這是30多年前經基隆耆老述說的。
    Pan-ah一詞原為販仔。販自台語正音為pan,同日語。
    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宜蘭販仔挑擔搭乘早班車至大台北都會區菜場周邊販賣農產品及魚貨。
    早年來自它縣市的販仔多屬老實敦厚的農漁民,所出售的食物堪稱價廉物美又新鮮,普遍生意不錯;在賣完菜之後多會挑著吃飯的傢伙以賣菜所得換購其他日用商品回鄉,卻遭在地其他攤商訛詐而不自知(你看!pan-ah來啊!pan-ah來啊!),因此遭到這些無良攤商嘲笑不知殺價而高價購物的販仔,並以(宜蘭)販仔為戲謔代稱,如今卻已成為被騙高價購入物品的傻子隻俗稱。就是pan-ah的由來。

    • 劉建仁 說道:

      (1)"販" 字日語讀 はん(hang),不讀 pan。
      (2)"販仔",台語都說 huan3-na2(台羅),沒有說 Pan-ah(phan3-a2)的記錄。
      (3)"販" 字的中古音是《廣韻》方願切(去聲、願韻、非母),中古擬音是 pjuɐn꜄,理論上或許有音變為 phan3 的可能,但相關韻書、字書沒有記錄。
      (4)"販" 字《厦門音新字典》記錄 huan3 及 phuann3。phuann3 當是 phuan3 的音變。
      謝謝您提供意見。

      • 楊永吉 說道:

        雖然沒紀錄,但是聽錯,把音給轉了卻不無可能。說不定哪天從古典小說發現的到也說不定。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