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到脫褲(su-kaʔ-t‘ŋʟ-k‘ɔʟ)──輸得很慘

輸到脫褲(su-kaʔ-t‘ŋʟ-k‘ɔʟ)──輸得很慘

  例句1:“不少藍營立委對馬政府談判「輸到脫褲」也義憤填膺,也在批判馬政府喪權辱國。”(2009.11.4.自由時報A2頁)

例句2:“近兩年多來的立委補選結果,國民黨不要說南台灣「輸到脫褲」,而且是從南到北都被民進黨攻城略地。”(2011.3.6.自由時報A3頁)

例句3:“泰國政局翻轉,出現一位女總理,原執政黨不得人心,「輸到脫褲」。”(2011.7.5.自由時報A2頁)

例句4:“謝XX說,民進黨執政期間,台南都沒有重大建樹,憑甚麼說國民黨會在台南「輸到脫褲」。”(2011.7.22.自由時報A6頁)

“輸到脫褲”的意義及理據

例句裡的“輸到脫褲”是一句台灣話成語,讀做 su-kaʔ-t‘ŋʟ-k‘ɔʟ,意思是說,在談判、競賽、選舉等場合輸得很慘、慘敗,但是為什麼要“脫褲子”?“輸到脫褲子”的理據不通。

作者認為“輸到脫褲”是“輸到當褲”(su-kaʔ-tŋʟ-k‘ɔʟ)的訛誤。“輸到當褲”本來是賭博時的話語。賭博是用現金的,賭徒都會帶一大把現金去賭,現金輸光了,就拿身上值錢的東西如手錶、戒指之類東西典當換錢繼續賭(當,國語ㄉㄤˋ,台語
ʟ)。連這些錢也輸了,只好拿身上的衣服去當,最後連褲子也拿來當,還是輸,只好光著身子退出賭局。這種輸得慘兮兮,連褲子都拿去當了,輸到一無所有,台語叫“輸到當褲(su-kaʔ-tŋʟ-k‘ɔʟ)”。因為“當褲子”的“當(tŋʟ)”和“脫褲子”的“脫(t‘ŋʟ)”,在語音上容易混淆,韻母及聲調相同,聲母也都是舌尖清塞音,只是有無送氣的差別而已,於是“當褲(tŋʟ-k‘ɔʟ)”就被錯認為“脫褲(t‘ŋʟ-k‘ɔʟ)”,“輸到當褲(su-kaʔ-tŋʟ-k‘ɔʟ)”就變成“輸到脫褲(su-kaʔ-t‘ŋʟ-k‘ɔʟ)”了。

用字討論

關於“輸到脫褲”的用字討論如下:

(1)輸(su)

“輸”字,《廣韻》記錄式朱切(平聲、虞韻)及傷遇切(去聲、遇韻)。“輸”字國語讀ㄕㄨ及台語讀 su 是源自“式朱切”。

“輸”的本義是運送,引伸指交出,交出則沒有,故又引伸指失敗、負(《漢字源流》1578頁)。例如:“輸家”是賭博、比賽或競爭中失敗的一方。台語“su-kiau`”(輸□) 是賭博賭輸了;puaʔ-su(博輸)是賭輸。

(2)到(kaʔ

台語“輸到當褲(su-kaʔ-tŋʟ-k‘ɔʟ)”的“到(kaʔ)”一般認為是結構助詞,相當於國語的“得”(如《閩方大》),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用以連接後面跟著的表示動作行為所達到的程度或狀態的補語。例如:

驚到欲死(kiã-kaʔ-beʔ-si`)=怕得要死。

痛到流目屎(t‘iãʟ-kaʔ-lau´-bak-sai`)=疼得直流淚。

哭到昏落去(k‘auʟ-kaʔ-hun-loʔ-k‘iʟ)=哭得死去活來。

氣到跳(k‘iʟ-kaʔ-p‘ut-p‘ut-t‘iauʟ)=氣得直跳腳。

無閒到無食飯(bo´-ieŋ´-kaʔ-bo´-tsiaʔ-pŋ)=忙得不可開交(忙到沒有時間吃飯)。

但是“輸到當褲(su-kaʔ-tŋʟ-k‘ɔʟ)”的“kaʔ”似乎並不相當於國語的“得”。如果把台語“輸到當褲”譯成“輸得當褲子”,好像說不通,譯成“輸到當褲子”才符合語法。

國語的“到”是一個介詞,在好幾個用法裡面有一個是:“述語(動詞或形容詞)+到+體詞、體詞短語或謂詞、謂詞短語,用以表示行為性狀達到某種程度或狀態。‘到’後跟體詞等不能換‘得’,跟謂詞等有時可換‘得’。”(《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1998年,129頁)

國語的“到”,台語說“kauʟ”。一般用同義字“到”書寫台語 kauʟ。“到”台語讀 kauʟ 是訓讀。而 kaʔ 是 kauʟ 的音變。這個 kaʔ,《閩方大》用“甲”字書寫。

台語到達義 kauʟ 的本字是“各”,請參閱<到•各(kauʟ)>篇。

台語“輸到當褲”有時也說su-kauʟ-tŋʟ-k‘ɔʟ,但 kauʟ 一般說 kaʔ

“輸(su)”是述語(動詞),“到(kauʟ/kaʔ)”是介詞,“當褲(tŋʟ-k‘ɔʟ)”是謂詞短語,表示“輸”的程度,輸到連褲子都拿去當了。這個“到(kauʟ/kaʔ)”不能用國語的助詞“得”來翻譯。“到(kauʟ/kaʔ)”應該視為介詞。

台語介詞“到(kauʟ/kaʔ)”的語法功用,還有下面的例:

做到流汗,嫌到流瀾(tsoʟ-kaʔ-lau´-kuã,hiam´-kaʔ-lau´-nua)=我努力工作,做到汗流夾背,卻被人說做得不好,被罵到口水亂噴。這兩個“到(kaʔ)”也不相當於國語的助詞“得”。

講到喙酸(kɔŋ`-kaʔ-ts‘uiʟ sŋ)=講很多,講到嘴巴都酸了。這個“到(kaʔ)”也不能用國語“得”翻譯。

在“輸到當褲”裡“到”的台語是 kaʔ,一般認為 kaʔ 是 kauʟ 的音變,為什麼?

在“動詞/形容詞+到……”的句型裡,kauʟ(到)的聲調因連讀而從陰去聲變為上聲 kau`,韻尾 -u 弱化消失而成為上聲 ka`;或者因 kauʟ 的韻尾 -u 先弱化消失而成為 kaʟ(如:敎,kauʟ → kaʟ;孝,hauʟ → haʟ),再連讀變調而成為上聲的 ka`。而因為陰入聲 kaʔ 的連讀變調也是上聲 ka`,故當變調的 ka` 要還原成為本調時就被誤認為 kaʔ(本來應該是 kaʟ),於是介詞及助詞的“到”,就讀做
kaʔ
了。可圖示如下:

事實上,我們在說台語“寒到欲死(kuã´-kaʔ-beʔ-si`)”時的 kaʔ 的調值是和“陰平聲”相仿的,為什麼會這樣?如果用“到”的本調陰去聲的 kaʟ 來解釋也許說得通。例如“蒜(suanʟ)”是陰去聲,但在“蒜仔”一詞則讀如 suan na`(suan 不變調),陰去聲的“蒜”變成陰平調。因此,也許可以說,在某種情形或條件之下,陰去聲可變為陰平聲。“寒到欲死(kuã´-kaʔ-beʔ-si`)”的“到(kaʔ)”就是這種情形。

另外,在台灣話口語,往往把“到(kaʔ)”後面的補語省略掉。例如“寒到欲死(kuã´-kaʔ-beʔ-si`)”也可以說“寒到(kuã´-ka)”,“到”說成陰平聲 ka。“熱到(dzuaʔ-ka)”、“氣到(k‘iʟ-ka)”、“哭到(k‘auʟ-ka)”也都是相同現象,分別表示狀態(熱)或動作(氣、哭)達到相當高的程度。

(3)當(tŋʟ

“當”字在現代國語有ㄉㄤ及ㄉㄤˋ兩個音,相應的台語是
tɔŋ/
tŋ 及 tɔŋʟ
ʟ。“用實物作抵押向當鋪借錢”叫“當”,國語ㄉㄤˋ,台語 tŋʟ。所以 tŋʟ-k‘ɔʟ(褲)的 tŋʟ 是“當”字,是本字。

(4)脫(t‘ŋʟ

脫衣服,台語說
t‘ŋʟ-sã(衫);脫褲子,台語說
t‘ŋʟ-k‘ɔʟ(褲)。所以,台語的“t‘ŋʟ”相當於國語的“脫”,但“脫”字台語讀 t‘uat(《廣韻》他括切,入聲、末韻),不讀 t‘ŋʟ,因此,“脫”不是台語 t‘ŋʟ 的本字。

台語脫義 t‘ŋʟ 的本字是“褪”。“褪”字的音,《漢大字》引《古今韻會舉要》說是“土困切”,國語ㄊㄨㄣˋ,台語文讀音 t‘unʟ,白讀音t‘ŋʟ(《彙音寶鑑》)。

“褪”字的意義是《字彙•衣部》:“褪,卸衣。”卸衣就是脫去衣裝。有書證:宋•辛棄疾《江神子•和人韻》:“可惜行雲春不管,裙帶褪,鬢雲鬆。”

“褪”在台語白讀時讀 t‘ŋʟ,字義是脫去衣裝,故“褪”是台語脫義 t‘ŋʟ 的本字,“脫褲(t‘ŋʟ-k‘ɔʟ)”應該寫做“褪褲”。

在台語,文讀音韻母 -un 與白讀音韻母 -ŋ 有對應關係,舉例如下:損,蘇本切(上聲、混韻),
sun`/sŋ`;頓,都困切(去聲、慁韻),tunʟʟ;門,莫奔切(平聲、魂韻),bun´/mŋ´;問,亡運切(去聲、問韻),bun
。所以,“褪”字台語白讀音 t‘ŋʟ 是符合音變規律的。

(5)褲(k‘ɔʟ

“褲”是晚起字,連《康熙字典》都沒有收載這個字。清代小說《紅樓夢》、《鏡花緣》有用“褲”字。

“褲”和“庫”同音,國音ㄎㄨˋ,台音 k‘ɔʟ,有對應性。

結論

(1)“輸到脫褲(su-kaʔ-t‘ŋʟ-k‘ɔʟ)”是“輸到當褲(su-kaʔ-tŋʟ-k‘ɔʟ)”的訛誤。

(2)“到(kaʔ)”應該視為介詞。

(3)台語到達義 kauʟ 的本字是“各”,詳見<到•各(kauʟ)>篇。

(4)台語脫衣義 t‘ŋʟ 的本字是“褪”。

本篇發表於 s 並標籤為 , , , , , ,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1 Responses to 輸到脫褲(su-kaʔ-t‘ŋʟ-k‘ɔʟ)──輸得很慘

  1. gqqnbig 說道:

    有理有据诶,赞!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