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篙湊菜刀(tiek-ko tauʟ-ts‘aiʟ-to)──胡亂拼湊

竹篙湊菜刀(tiek-ko tauʟ-ts‘aiʟ-to)──胡亂拼湊

  例句:“潘XX批評,楊OO的說法根本是「竹篙湊菜刀」,亂說一通。”(2011.6.23.自由時報A2頁)

“竹篙湊菜刀”是一個台灣話短語,讀做 tiek-ko tauʟ-ts‘aiʟ-to,現在當做胡亂拼湊、胡亂湊合的意義使用,但它本來的意義是農村圍捕小偷時臨時拼湊的器械。而且“湊”字在台語不讀 tauʟ。“湊”,《廣韻》倉奏切(去聲、候韻),台語文讀音 tsɔʟ(《彙音寶鑑》)(依反切當讀 ts‘ɔʟ),白讀音ts‘auʟ(《彙音寶鑑》)。

“竹篙湊菜刀”的出處是《千金譜》。《千金譜》是一本台灣民間的識字課本,作者所藏的版本是台中州員林寶文堂書店於昭和十七年(1942年)出版者,書名是《圖解日臺千金譜》。《千金譜》的內容有故事性,在說故事當中列出很多器物名稱,讓讀者了解各種器物如何用文字書寫。

《千金譜》開頭的幾句話如下:“字是隨身寶,財是國家珍。一字值千金,千金難買聖賢心。……勸人讀書着認字,看得來,寫得去。百般貨物都有字,件件貨物多須記。記得物件寫得來,便是伶俐不痴呆。”這幾句話說明書名《千金譜》的由來及編寫這本書的目的了。

《千金譜》第五頁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會庒掠賊着打鑼,壯丁着盡出。竹篙罩菜刀,籐牌、鳥銃、鈎鎌、躂刀,弓箭、鐵耙、柴槌、干戈。”(鑼、刀、戈押韻,以便記誦)。意思是說,遇有村裡要抓小偷,要打鑼讓大家知道,年輕力壯的壯丁要全部出來,家裡沒有什麼器械的話,就把菜刀接合在竹竿上當做器械來圍捕小偷。然後羅列出盾牌、鐮刀、弓箭等武器及器物名稱以供讀者認識。

從這一段文章可以知道“竹篙罩菜刀”(“罩”是“鬬”之誤)是農村用以圍捕小偷的臨時拼湊的器械。

台語“竹篙(tiek-ko)”就是竹竿。“篙”字《廣韻》古勞切(平聲、豪韻),台語讀 ko。“篙”本來指撐船的竿,但在台語“竹篙”指晾衣服的竹竿。在過去的台灣,晾衣服都用竹竿。用竹竿穿過上衣的袖子及褲子的褲管,然後把竹竿高掛起來,日曬風吹,衣服就乾了。

過去的台灣家庭不像現在的廚房有好幾把刀,依不同使用目的而使用不同的刀,大多只使用一把刀,叫做“菜刀”。菜刀一般長方形,刀刃比較厚、比較重,切菜、切肉用這一把刀,斬雞肉也用這一把刀。

“竹篙湊菜刀(tiek-ko tauʟ-ts‘aiʟ-to)”的 tauʟ,報刊用“湊”字,《千金譜》用“罩”字都不正確,正確的字(本字)是“鬬”。“鬬”字《廣韻》都豆切(去聲、候韻),台語文讀音 tɔʟ,白讀音 tauʟ。“鬬”的本義是遇合,引伸為拼合、接合,例如把榫頭和榫眼接合起來叫“鬬榫”,台語叫 tauʟ-sun`。“竹篙 tauʟ 菜刀”也是這個意思。竹篙前端有洞,菜刀有柄,把菜刀的柄插入竹篙的洞,就是“竹篙鬬菜刀(tiek-ko tauʟ-ts‘aiʟ-to)”。當然,實際操作時大小不會那麼剛剛好,大概還要用繩子綁一綁了。

“湊”字,《廣韻》倉奏切(去聲、候韻),台語文讀音 tsɔʟ(依反切當讀 ts‘ɔʟ),白讀音ts‘auʟ。“湊”字的本義是人在水邊聚集、滙集(《說文》),引伸指拼合,但“湊”字台語不讀 tauʟ,“湊”不是 tauʟ-ts‘aiʟ(菜)-to(刀)的 tauʟ 的本字。

“罩”字,《廣韻》都教切(去聲、效韻),台語文讀音 tauʟ,白讀音 taʟ。“罩”的本義是捕魚的竹籠(《說文》),引伸有覆蓋等意義,但没有拼合、拼湊的意義。“罩”字台語雖然讀 tauʟ,但不是拼湊義 tauʟ 的本字。

總之,台語“竹篙鬬菜刀(tiek-ko tauʟ-ts‘aiʟ-to)”並不是胡亂拼湊的意思,而是過去台灣農村圍捕小偷用的臨時拼湊的器械。

本篇發表於 t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