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tsunʟ)──灌溉溝渠

圳(tsunʟ)──灌溉溝渠

 

“圳”字台灣閩南語(台語)及本土閩南語都把它讀做 tsunʟ(陰去聲)。“圳(tsunʟ)”是人工築造的灌溉水田用的溝渠、渠道、水路,但“圳”通常不單用,而是以複合詞的形態出現,例如:

圳溝(tsunʟ-kau)=灌溉用的溝渠、渠道。

水圳(tsui`-tsunʟ)=灌溉用的水路。

圳水(tsunʟ-tsui`)=灌溉水路引來的水。

圳頭(tsunʟ-t‘au´)=灌溉渠道的起點;或指取水口。

圳尾(tsunʟ-bue`/be`)=灌溉渠道的終點;灌溉渠道的下游。

圳岸(tsunʟ-huã⊦)=灌溉溝渠的堤岸。

圳仔墘(tsunʟ-a`-kĩ´)=灌溉渠道的旁邊。

嘉南大圳(ka-lam´ tua⊦-tsunʟ)=台灣重要的水利灌溉設施,於1930年竣工。水源為台南市烏山頭水庫及濁水溪。

瑠公圳(liu´-kɔŋ-tsunʟ)=位於台北,由郭錫瑠於1740年所建,水源為新店溪。

 

“圳”的歷史

在台灣,“陂(pi)”和“圳(tsunʟ)”是密切相關的水利設施。台灣及澎湖於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被納入清帝國的版圖,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完成的《台灣府志》水利篇記載的水利設施有:潭、埤、池、湖,但沒有“圳”。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重修台灣府志》水利篇記載的有:潭、陂、池、湖、圳,開始有了“圳”的記載。該志記載諸羅縣有四個圳:走猪莊圳、荷包連圳、加冬脚莊圳、石龜溪莊圳。在走猪莊圳下說明:“(水)源由石龜溪分入,灌走猪、排仔路頭二莊。”可見走猪莊圳是從石龜溪引水,源頭大概有簡單的擋水堰及取水口。

到了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的《續修台灣府志》,除了諸羅縣四圳外,又增加彰化縣的六個圳:施厝圳、十五莊圳、二八水圳、萬丹坑圳、萬斗六溪圳、大甲溪圳。

同治十年(1871年)的《淡水廳志》(當時大甲溪以北都屬淡水廳)水利篇記載三十九條水利設施,有的叫“陂”,如:福安陂;有的叫“埤”,如:十八分埤;有的叫“圳”,如:瑠公圳、暗坑圳;有的叫“陂圳”,如:大安陂圳、新莊陂圳等等。這個水利篇的按語說:“淡北外港有旱田、水田之別。……凡曰陂(一作埤),在高處鑿窪,瀦蓄雨水,寬狹無定,留以備旱,此旱田之利也。凡曰圳,在水源所出處,屈曲引導,或十里,或二三十里,灌溉田甲,此水田之利也。”但是名字叫某某陂的,很多都是在河川築堤成為水池再引水。

 

“圳”字的讀音

《康熙字典》說:“圳,《字彙補》市流切,音酬。江楚間田畔水溝謂之圳。”據此則“圳”字國語讀ㄔㄡˊ,台語讀 siu´,並不讀 tsunʟ。而字釋的“田畔水溝”就是台語的“圳溝(tsunʟ-kau)”。

《六書故•地理二》:“甽,今作圳,田間溝畎也。”所以,“圳”和“甽”是同一個字。《說文•圳2-1部》:“圳2-1,水小流也。……廣尺、深尺謂之圳2-1,……姑泫切。𤰝,古文圳2-1,从田、从川。畎,篆文圳2-1,从田,犬聲。……。”所以,“圳2-1、𤰝、畎”三個字是一個詞的不同寫法,讀做姑泫切。《農政全書》校注:“𤰝字同甽、畎。”由此可知,“圳2-1、𤰝、畎、甽、圳”五個字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寫法,詞的意義是田間小溝。而田間小溝台灣話叫圳溝(tsunʟ-kau),引水進入田間的大溝渠也叫圳溝(tsunʟ-kau)或水圳(tsui`-tsunʟ)。所以“圳(tsunʟ)”不一定是方言字,可能是古代中原共通漢語留下來的詞。問題是“圳”有沒有台語 tsunʟ 的音?《說文》對“圳2-1、𤰝、畎”字的注音是“姑泫切”。“姑泫切”這個切語《廣韻》也有。

《廣韻•上聲•銑韻》小韻姑泫切:“圳2-1,水小流也。深尺、廣尺曰圳2-1。”“畎,上同。”“𤰝,古文。”依反切“姑泫切”讀,“圳2-1、畎、𤰝”國語應該讀ㄐㄩㄢˇ,但現在讀ㄑㄩㄢˇ;台語應該讀 kuan`(陰上),但《彙音寶鑑》及《甘台字》都讀 k‘ien`(陰上)。台語讀 k‘ien` 倒與國語ㄑㄩㄢˇ相對應。

《說文》雖然說“圳2-1、𤰝、畎”是同一個字,但後來似乎有了分工,字音也變動了。

《集韻》對“畎”字記錄三個音:

(1)苦泫切(上、銑):“畎,畎戎,西戎之種,通作犬。”

(2)古泫切(上、銑):“畎”是“圳2-1”的或體。“圳2-1,《說文》:水小流也。……。”

(3)畎迥切(上、迥):“畎,田畝也。《書》:岱畎,絲、枲。劉昌宗讀。”

對於“甽”字《集韻》記錄了兩個音:

(1)松倫切(平、諄):“甽,山下受霤處。”

(2)朱閏切(去、稕):“甽,溝也。”

“甽(朱閏切)”屬臻攝、三等、合口、照三母,國語讀ㄓㄨㄣˋ(《漢大字》),台語讀 tsunʟ(《台大字》)。而《六書故•地理二》說:“甽,今作圳,田間溝畎也。”所以“圳”字也讀“朱閏切”,台語讀 tsunʟ。由此可知,“圳”字台語讀 tsunʟ 是有中古韻書《集韻》的依據的。

《漢大字》引《釋名•釋山》:“山下根之受霤處曰甽。”說,“甽(朱閏切)”的意義是山下水溝。《集韻》也說:“甽(朱閏切),溝也。”很明顯,“甽(朱閏切)”有溝渠的意義,而因“圳”同“甽”,故“圳”有溝渠的意義,田間小溝或灌溉用的比較大的溝渠台灣話就說“圳(tsunʟ)”、圳溝(tsunʟ-kau)、水圳(tsui`-tsunʟ),而“大圳(tua⊦-tsunʟ)”也就成為規模比較大的灌溉設施的名稱了。

結論是:“圳”字跟“甽”字相同,而“甽”字有溝渠的意義,字音是“朱閏切”(《集韻》),台語讀 tsunʟ,故“圳”是台語 tsunʟ-kau(溝)、tsui`(水)-tsunʟ 等的 tsunʟ 的本字。

 

附記:“圳”字的國語、普通話讀音

(1)《國音字典》(1949年,台灣商務印書館):1ㄔㄡˊ;2ㄐㄩㄣˋ。

(2)《國民常用標準字典》(1985年,台灣正中書局):1ㄑㄩㄢˇ、ㄔㄡˊ;2ㄗㄨㄣˋ、ㄐㄩㄣˋ;3ㄓㄣˋ。

(3)《國語活用辭典》(1987年,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ㄔㄡˊ;2ㄗㄨㄣˋ。

(4)《中華活用大辭典》(2012年,台灣世一文化事業公司):1ㄗㄨㄣˋ;2ㄓㄣˋ;3ㄔㄡˊ。

(5)《漢語大字典》(台灣版,1998年,建宏出版社):1ㄓㄣˋ;2ㄑㄩㄢˇ;3ㄔㄡˊ;4ㄏㄨㄞˊ。

(6)《現代漢語詞典》(2012年,第6版,中國商務印書館):ㄓㄣˋ。

從俊、峻、陖、浚、濬、駿、焌、竣、儁等同音字來看,這些字台語都讀 tsunʟ,而國語都讀ㄐㄩㄣˋ,故“圳”字台語讀 tsunʟ 時,對應的國語讀音應該是ㄐㄩㄣˋ。

圳1 圳2 圳3

本篇發表於 ts 並標籤為 , ,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