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雨•獅豹雨(sai-pak-hɔ⊦)──雷陣雨

西北雨獅豹雨(sai-pak-hɔ)──雷陣雨

  例句1:“西北雨直直落,鯽仔魚欲娶某,鮕兄拍鑼鼓,媒人婆仔土虱嫂。”(台語歌謠《西北雨直直落》部分歌詞。錄自《鄉土組曲》,遠流出版社,1976年)(欲娶某:beʔ-ts‘ua-bɔ`,要娶妻。鮕:kɔ-tai,魚名。土虱:t‘ɔ´-sat,魚名。)

例句2:“想欲出門,看著滿天雲變黑,出門敢會遇著西北雨。”(台語歌謠《西北雨》部分歌詞。錄自《台灣民間歌謠》,南海圖書公司,1989年)(黑:讀如 ɔ,本字“烏”。敢會:kam`-e,難道會。遇著:讀如
tu`-tioʔ,碰到。)

夏天下午下的雷陣雨,台灣及閩南叫“西北雨(sai-pak-hɔ)”。“西”字《廣韻》先稽切(平聲、齊韻),台語文讀音
se,白讀音 sai,但在“西瓜”一詞讀做 si。“北”字《廣韻》博墨切,台語文讀音 pɔk,白讀音 pak。“雨”字《廣韻》王矩切(上聲、麌韻)及王遇切(去聲、遇韻),“王矩切”的雨是名詞,台語文讀音讀 i`/u`,白讀音
;“王遇切”的雨是動詞,下雨的意思,台語讀 iʟ(《彙音寶鑑》)及 uʟ(《厦音典》)。

“雨”,台灣話口語為什麼叫 hɔ?名詞的上聲的“雨”,《廣韻》注音是王矩切,屬遇攝、三等、合口、喻三母。跟“雨”同音的字“芋”,台語口語說 ɔ,與雨(hɔ)的韻母相同,故“雨”讀 hɔ 不是孤例。

“雨(王矩切)”的反切上字“王”屬“喻三”母,音韻學家告訴我們“喻三古歸匣”,就是說中古的喻三母在上古音的音值相當於中古的匣母(ɤ-)。中古的匣母在台語大多變成
h-,而聲母為喻三母的字在台語有幾個字讀做 h-,例如:雄,羽弓切,hiɔŋ´;雲,王分切,hun´;遠,雲阮切,hŋ。這種現象可以說是上古音聲母的遺留,“雨(王矩切)”讀 hɔ 也是相同的道裡。

在聲調方面,聲母喻三母是次濁音,次濁聲母的字在台語文讀或白讀時有時讀陰聲調,有時讀陽聲調。例如:“籠”字力董切,來母(次濁),在“字紙籠”(dzi-tsua`-laŋ`)讀
laŋ`(陰上),在“箸籠”(ti-laŋ)讀 laŋ(陽上);蟻,魚倚切,ɡi`(陰上)/hia(陽上);市,時止切,ts‘i(陽上);裡,良士切,li`(陰上)/lai(陽上);怒,奴古切,lɔ(陽上);等等,而台語的陽上聲一般歸併陽去聲。“雨(王矩切)”也是一樣,聲母是喻三,文讀音 i`/u` 是陰上聲,白讀音 hɔ 是陽上聲,但歸併陽去聲。

從上面對“雨”字的聲母、韻母、聲調的討論可知,“雨”字在台語讀 hɔ 是符合古今音變規律的。

“西北雨”的理據

夏天下午下的雷陣雨在台灣及閩南為什麼叫“西北雨(sai-pak-hɔ)”?

《厦英》說“西北雨(sai-pak-hɔ)是從西北方向來的急驟暴雨。”這個說法不正確。夏季的雷陣雨並不一定都從西北方來,任何方位都可能,有時根本從當地上空降下暴雨來。

張清波《台語正字》說:“「使潑雨」即使潑辣的雨,所謂的「西北雨」欠其用字的依據,自不足採信,只是用意在抓音守遺存是值得同情的,事實上也有將「使潑雨」逐字讀 sai-phóa-hò˙ 的。而讀「西北」應是音義雙全的「使暴雨」。因「北」pak,「暴」pok 一音之差,又其是母音。”(見該書371頁)。

“使”字,台語文讀音 su`,白讀音 sai`;“潑”字,文讀音 p‘uat,白讀音 p‘uaʔ,“使潑雨”在台語讀 sai`-p‘uaʔ-hɔ,語音跟 sai-pak-hɔ 有一段距離。

又“暴”字《廣韻》記錄兩個音:薄報切(去聲、号韻)及蒲木切(入聲、屋韻)。前者國音ㄅㄠˋ,台音 po,字義是急、猛;後者國音ㄆㄨˋ,台語文讀音 p‘ɔk,白讀音 p‘ak,字義是曬,字後來作“曝”。“西北雨”是又急又猛的雨,“使暴雨”的“暴”應該是“薄報切的暴”,台語讀 po(並不讀 pɔk),“使暴雨”的台語是
sai`-po-hɔ,語音跟 sai-pak-hɔ 差遠了。因此,“使潑雨”及“使暴雨”都不足以說明“西北雨”的理據。

布袋戲的角色有一個叫“女暴君”,演員把她讀做 li`/lu`-pɔk-kun,把“暴”讀做 pɔk 這是錯的。暴君的“暴”應該讀 po(薄報切)。

除了《厦英》及《台語正字》對“西北雨”的理據有所說明外,其他如《台日大》、《台話大》、《國台》、《台閩》、《閩方大》都沒有做解釋。

作者認為閩南、台灣話的“西北雨(sai-pak-hɔ)”是“獅豹雨(sai-paʟ-hɔ)”的音變。雷陣雨的特點是來得突然、雨勢兇猛、雨點大,通常伴有雷鳴及閃電,令人畏懼,於是閩南的先人就把這種雷陣雨叫做“獅豹雨(sai-paʟ-hɔ)”,用野獸“獅子”及“豹”的兇猛來比擬雷陣雨的急驟與猛烈。而因“雨(hɔ)”的聲母是舌根輕擦音[x](本書用 h 表示),“豹(paʟ)”和“雨(hɔ)”連續發音時,“paʟ(豹)”的音尾就容易產生同是舌根音的、不除阻的清塞音 k,paʟ 就變成“pak”(陰入聲)(paʟ-hɔ → pak-hɔ),“獅豹雨(sai-paʟ-hɔ)”就變成“sai-pak-hɔ”,時間久了,大家忘記獅和豹,把 sai-pak-hɔ 用同音字“西北雨”三個字書寫,把理據模糊掉了。

“獅”字,《廣韻》夷切(平聲、脂韻),止攝、三等、開口、審二母,台語文讀音 su,白讀音
sai。止攝、三等、開口呼脂、旨、至韻的字,在台語文讀時,多數讀 -i 韻,少數讀 -u 韻,如:比,pi`;姊,tsi`;致,tiʟ;脂,tsi;資,tsu;次,ts‘uʟ;獅,su;死,
su`/si` 等等。而在白讀時有讀 -ai 韻的例,如:私,sai(sai-k‘ia,私房);屎,sai`;師,sai(sai-hu,師父);利,lai(taŋ-lai,重利)等等。這個現象可能是主要元音高化到[i]後,無法再高,變成復元音 ai 所致。

“豹”字,《廣韻》北教切(去聲、效韻),效攝、二等、開口、幫母。依反切,台語應該讀 pauʟ,但現在只讀 paʟ,這是韻尾 -u 弱化、消失所致。下面幾個效韻的字也有相同現象:敎,古效切,kauʟkaʟ;孝,呼敎切, hauʟ haʟ(帶孝,tuaʟ-haʟ);罩,都敎切,tauʟtaʟ(ke-taʟ,雞罩);敲,苦敎切,k‘aʟ

結論

夏季“雷陣雨”的台灣話“西北雨(sai-pak-hɔ)”的語源是“獅豹雨(sai-paʟ-hɔ)”,應該用“獅豹雨”三個字書寫,但仍然讀 sai-pak-hɔ,如“新婦”讀 sim-pu 一樣。

附記

[雷陣雨]伴有雷電的陣雨(《現漢》)。

[雷雨]伴有雷電的雨,多發生在夏天的下午(《現漢》)。

[雷雨]由積雨雲形成的一種天氣現象。雨來得急驟,常伴以陣雨和雷鳴電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陣雨]指降雨時間較短,雨的強度變化很大,開始和停止都突然的雨。有時伴有閃電和雷聲,多發生在夏天(《現漢》)。

本篇發表於 s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1 Responses to 西北雨•獅豹雨(sai-pak-hɔ⊦)──雷陣雨

  1. Oscar Lai 說道:

    灑潑雨
    又《李翊·俗呼小錄》雨一番一起爲一潑。
    又《韻補》叶傍各切,音泊。《蘇軾詩》雨霽讀書處,亂翠曉如潑。偏偏貯秋雨,歲歲壞籬落。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