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  人氣

人氣

 

台灣在日治時代,台灣閩南語就有“人氣”一詞在流行,唸做dzin´-k‘iʟ。如果有人很受大家歡迎,大家很喜歡接近他,跟他打交道,台語說這個人“有人氣(u-dzin´-k‘iʟ)”,反之,叫“無人氣(bo´-dzin´-k‘iʟ)”。很顯然,這個“人氣(dzin´-k‘iʟ)”是從日語借入台灣閩南語的。

在日語,漢字詞“人氣”主要有兩個讀音:(1)讀做“じんき(jin-ki)”時,“人氣”指人心、人的意氣、人的氣味;(2)讀做“にんき(nin-ki)”時,“人氣”指世間一般人對某人、某事或某商品的評價,或受歡迎的程度。在現代漢語流行的“人氣”是用它第二種詞義,尤其指受歡迎的程度。語音則依照漢語讀ㄖㄣˊ ㄑㄧˋ。

“人氣”一詞在現代漢語使用的例證如下:

(1)“金秀賢「人氣」火爆,同齡演員無人匹敵。”(2012.2.6.痞客邦)

(2)“夏日最大國際旅展,韓國旅遊「人氣」夯。”(2014.5.26.新唐人電視台)

(3)“竹筍節活動,連勝文「人氣」高,姚文智也現身搶票。”(2014.5.24.蘋果日報)

(4)“郭雪芙年收入直逼6千萬,和全智賢比「人氣」。”(2014.5.24.今日新聞)

(5)“遠傳4G超「人氣」,上萬民眾搶上網登記。”(udn數位資訊)

(6)“海藻、櫻花蝦蛋捲香,鎖管醬「人氣」夯。”(2014.5.29.蕃薯藤新聞)

“人氣”一詞,在現代漢語主要指“人或事物受歡迎的程度”(《現漢六版》),但在早期現代白話文學作品却用以表示別的意義,例如:

(1)魯迅《空談》:“這樣的辣手,只要略有「人氣」者,是萬萬預想不到的。”(引自《百度百科》,下同)。這裡的“人氣”指人的意氣、氣質、人性。

(2)周立波《暴風驟雨》:“屋裡燈火,在「人氣」和黃烟的烟霧裡,忽明忽暗。”這裡的“人氣”指人或人群所散發出的人體的氣味或人的氣息。

上面兩種“人氣”的意義相當於日語把“人氣”讀做“じんき(jin-ki)”時的意義,可見這兩種意義是漢語詞“人氣”的本來的意義。不過,現代漢語好像不這麼用了。

古漢語也有“人氣”一詞。《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這裡“人氣”指“人體的陽氣”,整句的意思是:“人身的陽氣,白天都是趨於外部。天曉的時候,人的陽氣活躍;中午的時候,陽氣最旺盛;到日落的時候,陽氣衰退,汗孔也就隨着閉合了。”(《黃帝內經素問譯注》,中醫古籍出版社,2003年)。

中醫經典《素問》裡的這個“人氣”似乎沒有成為古漢語的雙音節詞,其他古漢語文獻好像也沒有“人氣”這個詞(《辭源》、《漢大詞簡編》都沒有收錄)。根據日本諸橋轍次等的《漢和辭典》,“人或事物受歡迎的程度”意義的“人氣”是日本人創用的。日語“人氣”一詞始見於1825年歌舞伎腳本《東海道四谷怪談》。而“人氣”的進入漢語是在197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隨着中日交流之頻繁而發生的。既然“人或事物受歡迎的程度”意義的“人氣”一詞是日本人所創用,現代漢語的“人氣”這個詞是來自日本的日語漢字詞,是一個外來詞。

人氣1 人氣2

本篇發表於 《語文雜記簿》 並標籤為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